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24日訊(見習記者欒嘉雯 通訊員汪鋒)終于實現用水一戶一表,這是洪山區關山街道南湖雅園社區兩個老舊小區發生的新變化。“生活用水一切正常,存量、流速等數據可以直接查看。”9月23日,南湖雅園社區黨總支書記萬瑩收到業委會成員發來的信息后,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萬瑩(中)和社區工作人員向居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今年是萬瑩成為社區工作者的第11年,如何讓居民心聲更好地傳達,并且在短時間內得到回應,她有一套獨門秘訣。“業主委員會是業主的當家人,也是社區的傳聲筒,選對人是小區治理的一大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18年,萬瑩帶著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以責任感、能干事、能擔當為原則在居民中廣泛征詢意見,歷經3個月的時間,在麗湖花園小區選出了新一屆業主委員會。以建立業委會為起點,引入物業管理公司,設立公共維修基金,小區也摘掉了“老舊”帽子。此后,社區又先后在另外5個具備條件的小區指導成立了業委會,居民自治走上正軌并健康運轉起來。
有一次,萬瑩收到了北港春苑教師小區業委會主任郝懷玉向她反映電梯、綠化、消防等問題,她立刻調出印在腦海中的小區構造圖,將對策快速回復在聊天對話框里,這些問題被順利解決。“每天與8個物業經理,6個業委會主任對接,我早已得心應手。”萬瑩笑稱自己就像社區的管家一樣,家里要添什么新物件,哪里需要整修,都了如指掌。
如今,在社區里、業主群里,每天都能看到網格員、業主委員會成員、志愿者的身影穿梭其中。小區外立面煥然一新、雨污分流改造、道路刷黑變平整、休閑健身有了新去處……居民一個又一個的心愿清單被接連實現。“做好社區工作,最重要的是解決居民需求,讓大家在這個大家庭里生活得更幸福。”
“我經常告訴家人,奮斗是我們年輕人的主旋律。”34歲的萬瑩這樣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丈夫王顥在武漢體育中心發展有限公司工作,夫妻二人雖然工作性質不一樣,但都在各自的崗位上有著同樣的責任與擔當。
萬瑩一家三口。
今年,第3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在漢召開期間,王顥忙碌于場館改造、氛圍營造、票證制檢等工作中,參與制作3202張閉幕式觀禮票,一個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我們每天都會互相鼓勵,告訴對方如果要做事情就要做到最好。”王顥回憶,典禮結束之后他第一時間就拍照發給了萬瑩。“看到光影盛宴得以完美呈現,讓我覺得兩個月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父母的榜樣作用下,五歲半的兒子每天六點半起床晨讀半小時,在他的書包里常放著識字書以便在去幼兒園的路上隨時翻看,也會將家里的繪本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們分享。“讀一書增一智,我教導孩子從小要從書中發現更廣闊的世界,培養他看待世界的眼光。”萬瑩說。
【編輯:張靖】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4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3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
頭條 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