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山東省德州市作家協會推送一篇“廉潔文化主題文學作品征文獲獎名單”,《我的縣長父親》獲得征文一等獎,隨后獲獎信息遭刪除引發網友熱議。
由于《我的縣長父親》與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橋段有類似情節,引發網友質疑。
據紅星新聞視頻報道,作者于忠東表示聽說了這件事,不關心相關爭議“都是些實事求是的事”“(文章真實性)是絕對的,是100%的,向天發誓。”
(相關資料圖)
于忠東稱當時參賽是湊熱鬧的心態,自己沒想到能獲獎。
另據中國新聞網,德州文聯回應稱評選合規。
德州市文聯工作人員表示,德州作協是一個民間組織,跟中國作協和省作協不一樣。
“屬于一個社會團體,協會自己組織活動自己評選就可以”“評選肯定合規”。
作者于忠東在文中介紹“我的父親是新中國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選舉的縣長”
文章中,作者通過幾件小事展現自己眼中對家人“無情”“摳門”“一根筋”的父親,側面反映了父親是受百姓愛戴的“好官”“清官”。
此外,8月3日,山東省禹城市政協官方平臺曾發布一篇推文,文中作者龐偉偉記載了 讀老縣長于志明“129本工作日志”有感。
文章指出,于志明1929年生于辛店鎮東于村,1943年投身革命,1948年10月入黨。曾任禹城“王寨區”區長、縣民政科科長、宣傳部長、禹城六區區委書記,1955年10月年僅26歲的于志明成為禹城縣第一屆人代會選舉的縣長。
文章介紹,翻開于志明一本本的工作日志,記載著從麥田串種棉花到幫助村民抬糞施肥; 從抗旱防澇到和農民一起生產自救;從深入基層調查困難群眾的生活情況到改造鹽堿澇洼地......
據齊魯網,此前德州禹城市委黨史研究中心收到了一份由熱心市民捐贈的珍貴禮物——來自上個世紀的91本工作日記。日記的作者是14歲就參加抗日的老黨員于志明。
據悉,于志明是禹城首任人民選舉產生的縣長,于忠東是于志明的小女兒。
有網友表示“這是一篇因名字而遭到誤解,文章和標題都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一些噴子在這玩梗”。
“看完了這篇《我的縣長父親 》,不由得熱淚盈眶,這篇《我的縣長父親》文章獲獎和某部電影里《我的區長父親》文章獲獎的情節完全是兩回事,得獎都實至名歸,應該被贊揚、被廣泛傳播。 ”
>>>【附《我的縣長父親 》全文】
【來源:九派新聞綜合紅星新聞、中國新聞網、齊魯網、山東省禹城市政協】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