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丁雪輝
近年來,一些地方未經相關部門許可私設“景點”,違規為游客提供游覽服務、違規開展旅游經營活動,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發通知,要求各地今年9月至11月開展私設“景點”問題專項整治工作。
圖源:北京商報
早在2014年,青海湖周邊數量龐大的私人“旅游景點”,就為人詬??;河北保定地道戰遺址被當地村民改成土景點收取費用,更令人驚爆“眼球”;四川彭州龍門山龍漕溝野生“景點”不久前突發山洪,造成7死8傷的惡果……此情此景下,文化和旅游部打出重拳整治私設“景點”問題的“第一槍”,值得點贊。
毋庸置疑,隨著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借助兩個月的集中專項整頓,私設“景點”問題將會得到大大改善。游客在景點旅游時的人身安全,將更有保障。整個旅游行業的生態也將會更加科學合理,更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實際上,這也是法律的內在要求,按照《旅游法》等法律規定,開發投資旅游項目,必須經過當地發改、國土、旅游等部門審批、備案,嚴禁私自開發。
在對私設“景點”進行一番洗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來私設“景點”問題之所以屢禁不絕,也有多方面的深層原因。比如,與人民群眾的旅游熱情相比,正規景點總量還是偏少,每年黃金周經常人擠人即為明證。再如,正規景點門票較貴,一二百元者并不鮮見,且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另外,按正規程序開發旅游景點,需要向文旅、環保、國土、建委等多部門報批《建設項目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采伐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諸多手續,這也使得一些開發者嫌麻煩不愿走正規手續。
所以,徹底解決私設“景點”問題,不可能通過一次專項整治行動,就畢其功于一役。多方共同發力,打一套“組合拳”,才是王道。于文化旅游部門而言,在開展專項整治時,不妨考慮正規旅游景點相對偏少的實際,對私設的“景點”分類治理。那些滿足生態保護和安全設施要求的私設“景點”,應該責令開發方進行規劃和環境評估,通過法定程序轉型為正規景區。那些不能滿足基本安全需要、破壞生態的私設“景點”,則應嚴厲取締。環保、國土、建委等多部門也應該盡快跟上,為景區開發者提供“一站式”快捷審批服務,方便景區的設立。
于正規景點的營運方而言,更應反思一些游客熱衷去私設“景點”的原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主動降低票價,開發更深度的旅游特色服務等措施,可以提上議事日程了。杭州西湖、濟南大明湖等景區取消門票后,旅游收入不降反增的事例也告訴我們,旅游業學會“算大帳”,才能行穩致遠。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9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8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7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
頭條 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