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在轟鳴、山川在顫抖。9月5日,甘孜州瀘定縣6.8級地震后,大量村莊房屋出現(xiàn)垮塌。在救援力量還未抵達時,不少村干部帶領(lǐng)村民積極自救。
呂東才是磨西鎮(zhèn)青岡坪村支部書記,他組織110來人連日搶修出一條3.5公里的摩托車道,以及跨越燕子河通往磨西鎮(zhèn)臺地的便橋,將青岡坪50余傷員安全轉(zhuǎn)移到磨西臺地。
(資料圖片)
王永康是龍壩尾村支部書記,他從地震發(fā)生到現(xiàn)在都沒回自己家中看過。在眾人情緒不穩(wěn)定時出言安撫,組織村民成立尋水小組積極自救。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受訪者供圖
【1】“這是磨西鎮(zhèn)第一次遇到這樣嚴重的地震”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龍壩尾村支部書記 王永康
地震發(fā)生時,我在一個村民家吃飯,突然房子開始劇烈晃動。往外跑時,我看見外面的房屋倒了,山也垮了,完全不給人反應的機會。
隨后,我立即召集了村里的干部和黨員,以及年輕力壯的青年,成立了一支救援小組,立馬開始尋找被壓在廢墟下的村民。在救援隊到來前,共救出5人,并發(fā)現(xiàn)2名死者。
得知無法再與外界通訊,我又分出一小部分人專門負責聯(lián)系外界、尋找救援。在余震和塌方中,我們用木頭和棍子一起開辟出了一條勉強能夠過人的小路,這是大家的“生命之路”。
過了不到兩小時救援隊就趕來了,大約下午四點左右,我們就將傷員送出村醫(yī)治。
受訪者供圖
我今年54歲,在我的印象中,這是磨西鎮(zhèn)第一次遇到這樣嚴重的地震。以前都是一些小地震,房屋最多產(chǎn)生一些小裂紋,大家都不以為然。好在村民一般只吃兩頓飯,下午兩三點才會吃午餐,因此地震發(fā)生時許多村民都還在田里干活,被埋的人不是很多。
一開始大家都在擔心自己的孩子和家人,情緒不穩(wěn)定。我對大家說,“千萬不要心急,學校的教學樓可抗九級地震,孩子們在學校比在村里要安全,現(xiàn)在救援隊已經(jīng)過來,我們有了堅強的后盾,大家要保重好自身,才能好好救援自己的親人。”最讓我感動的是,我說這些時,即便難過,大家都開始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愿意相信我。
截止至9月7日晚,我們村合計死亡2人,受傷25人。目前,所有被壓人員都已救出,傷員也被送往醫(yī)院,救援活動基本結(jié)束。村內(nèi)約95%的房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約20%的房屋被夷為平地,其他房屋均無法住人。
我現(xiàn)在還沒回自己家中看過,地震剛發(fā)生時,需要人組織秩序和幫忙救援,我走不開身。好在后來,我得知了家人們?nèi)紵o恙,他們告訴我,家中的房屋也垮了,但在災難面前,只要人平安就好。
龍壩尾村原有300余戶,共計1200余人,除去外出務工人員和學生,村內(nèi)目前共有800余人。共設(shè)有3個安置點,每個安置點約有200余人,這些安置點均由村民們利用平時種菜的大棚、辦紅白喜事所用的帳篷臨時搭建。
震后,村上的自來水廠運來了幾百箱水,可以滿足短期需求。同時,我在村內(nèi)專門成立一個尋水小組,負責出去尋找干凈水源,運回安置點供村民使用。照明方面,我們找來了許多發(fā)電機,目前村內(nèi)的機油已經(jīng)用完,但我們村已獲批準可以去購買油,滿足村民的用電需求。
【2】震后跑步趕回去,解決全村367口人的吃住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青岡坪村支部書記 呂東才
地震發(fā)生時候,我在開車回村的路上,突然就聽到嘭的一聲,整個車子被彈起來大概有1米多高。之后我在車里看到兩邊的山開始垮塌,落石和泥土不停往下沖,整個大概有10多秒吧。
地震結(jié)束后,車已經(jīng)沒法開回村了,我只能跑步趕回去,家人還有全村的村民都還在。原本從鎮(zhèn)上回村里3公里的距離,因為垮塌需要繞路,回去花費了大概有一個半小時。之前的地震就是2級3級的小地震,村里98歲的老人都說沒見過這么大的地震。
村里有2人由于房屋倒塌遇難,5人重傷,輕傷7人,到目前還有3人處于失聯(lián)狀態(tài)。失聯(lián)的三位村民相互是鄰居,地震前三人一起上山去采藥,救援隊還在繼續(xù)搜尋中。重傷的村民都轉(zhuǎn)運到了華西醫(yī)院,輕傷的村民都是在康定市的醫(yī)院治療。
村里現(xiàn)有的房屋幾乎都不能住了,專家來之后給出的鑒定是全村98%的房屋都不同程度地受損或者倒塌,全村367人統(tǒng)一安置在村里的三個安置點。
除去人員傷亡和房屋建筑的損壞,牲畜們也沒能在災難中幸免。被砸死的豬就有20多頭,還有雞等等,牲畜的損失到現(xiàn)在還來不及詳細統(tǒng)計。
村里還有幾位90多歲的老人,她們的腿腳不方便,地震發(fā)生時,老人們都在外面坐著沒在家里,不幸中的萬幸。把他們安置妥善后,其他的村民都是各自投入災后修繕工作。
震后由于山體滑坡,村里的路和橋都被泥土和石塊沖毀了。我第一時間組織村里的青壯年們開始挨家挨戶搜救被困的村民。之后就是搶修道路和搭建木橋,因為不論是村里的傷員運出去還是外面的物資想要運進來,都要路通了才行。
從9月6日早上開始,110多號人一直干到了晚上7點,第二天早上不到6點繼續(xù)干。為了能盡快打通,大家基本都參與進來了,清理路上的亂石和泥土,砸毀的部分再填平,終于在7日早上8點搶出了一條3.5公里的摩托車路,從酒店到我們青崗坪村二組,用于運送傷員和救災物資。
救援人員在當天晚上就到了,他們是徒步進村救援,和我們一起共同搭橋和搶修道路,搶救傷員。他們非常辛苦,應急的帳篷不夠,晚上就在路上睡覺。除了要修路,還要搭橋,從磨西鎮(zhèn)上到村里還有燕子河橫在中間,我還要組織大家在河兩岸一起砍樹造便橋。
一開始,全村367口人的吃住問題是首要大事。我們看著哪家的房子損毀的沒那么嚴重,進去把廚具搶出來,再到地里去挖土豆。燒土豆的時候都不削皮,熟了再剝皮吃。除了燒土豆,我們還有用大鍋熬粥,沒辦法,只能做一些方便快捷的東西給大家吃。
除了沒有吃的東西之外,同樣還面臨斷水斷電的難題。河里的水太渾濁了,不能喝,我們沒有可以飲用的水,想要喝水只能自己到山里找水。現(xiàn)在喝的水只能靠我們的村民到山里找干凈的水,到山里接一次水有兩公里多,水也特別細,現(xiàn)在進山也還有危險。所以這幾天都沒有水洗漱,水資源太短缺了。
目前,大家的情緒都比較穩(wěn)定,余震也沒有帶來更多的次生災害。大家也都堅信在黨的領(lǐng)導下我們能挺過這次災難,一場災難凸顯出大家的堅韌和團結(jié)。
【3】“最大的困難就是斷水、斷電、斷路”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共和村支部書記 徐康瓊
地震發(fā)生時候,我在鎮(zhèn)上取資料,之后發(fā)現(xiàn)回村的路都被震塌了,我翻了4小時山進到村里,組織自救。主要是檢查房屋,查看里面有沒有被壓的人,有的話就趕緊救出來。
我們這是第一次遇到這么大的地震,最大的困難就是斷水、斷電、斷路。
斷電比較好解決,因為我們村之前是搞旅游接待的,能容納近2000人,所以很多人家都有發(fā)電機,就用發(fā)電機支撐。之后我們找到水源,開辟道路,用摩托車把水運到安置點,解決了斷水的問題。
受訪者供圖
之后通信恢復了,雖然斷斷續(xù)續(xù),但總歸能用,我們就向外界反映傷員轉(zhuǎn)運的問題,第二天政府就安排直升機過來,陸續(xù)把傷員接出去救治。
目前村里人基本都安定下來了,9月7日有一名孕婦進入預產(chǎn)期,也送去醫(yī)院待產(chǎn)了,現(xiàn)在村里還有三百多人,大家都住在自己搭建的雨棚和救援送來的帳篷里。
這次地震,村里死了3人,有一個就地安葬,其余兩個就地火化。村里90%的房屋受損,沒法住人。有一戶人家后面整個山都塌下來,把房子全部埋住,幸運的是兩個老人都沒在家,沒有人員傷亡。
鄉(xiāng)道還在搶修,救援人員跟村民一起動手。這些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翻過一座又一座山來到這里,很危險也很辛苦。外界愛心人士給我們捐贈的物資我們也收到了,有帳篷、大米、方便面,很感謝大家的捐助。
【4】撤離時,年輕人一路上背著老人小孩
甘孜州瀘定縣磨西鎮(zhèn)大烏科村干部 宋華瓊
地震后,我們組織村民撤離到貢嘎懸崖溫泉酒店集中安置點,等待救援。我們村有三個組,一個安置點,聚集了一千多號人,本村有七百多人,剩下的都是從其他村子過來的。
最初我們面臨的難題是物資不夠,吃飯都成問題。現(xiàn)在有了政府和社會人士的捐贈,我們就統(tǒng)一發(fā)配物資,在安置點做大鍋飯,優(yōu)先讓老人孩子吃。
受訪者供圖
水不是很夠用,酒店和消防隊送來的水,都用在做飯和喝水上了,大家到現(xiàn)在都怎么沒洗過臉。通信一直斷斷續(xù)續(xù),時有時無,因為地形和不時的余震,救援人員很難建立有效基站。
搶修道路的進度很慢,現(xiàn)在還有余震,山體容易滑坡,一段路經(jīng)常要修好幾次。下雨時雨棚漏雨,雖然拿了篷布過來,還是沒辦法完全擋住雨水。
以前雖然也發(fā)生過地震,但是沒有這么兇。這次地震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撤離時,年輕人一路上背著老人和小孩,吃飯時他們也把吃的讓給老人小孩,真正體現(xiàn)了村民團結(jié)的精神。
有了救援人員的幫助,大家現(xiàn)在基本都安置好了。我們也收到了外界愛心人士的一些捐贈。真心感謝大家的捐助,我也想提醒大家,捐贈物資的時候走正規(guī)渠道。
【5】今年夏季高溫,水位不高,降低搭建簡易橋的難度
甘孜州康定市麥崩鄉(xiāng)磨子溝村黨員 謝忠華
地震發(fā)生的時候,我正在山上為過世的父親過冥誕。劇烈的搖晃之后,我在山上看到了各處煙塵四起的鎮(zhèn)子和村子,害怕的情緒在一瞬間沖上了心頭。
之后我通過變形的道路,徒步跑回鎮(zhèn)里,在村支部劉書記的帶領(lǐng)下,迅速投入了救災工作。
原本從鎮(zhèn)里到村里3公里距離,大概10分鐘的車程,現(xiàn)在是不平整的路面,步行每走一趟要花費1小時左右。
來支援的官兵和志愿者不認識路,我負責帶領(lǐng)運輸物資的隊伍往鄉(xiāng)里運輸帳篷、食品和飲用水,每天大概要走四五趟來回。最晚的一次是在6號的凌晨3點,因為當時救出了傷員,需要連夜送出來治療。
災難發(fā)生后,村里的每一家每一戶都不同程度地受災,但大家都簡單安頓一下自己家里,就投入了搶修道路和搜救傷員的工作之中,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讓我特別感動。
受訪者供圖
由于今年夏天的高溫,水位不是很高,水流也不急,搭建簡易橋的時候難度大大降低。
因為村子比較大,有1000多人需要安置,全村的房屋有95%都受損沒辦法居住。帳篷的數(shù)量不夠,青年們就主動把帳篷讓出來給老人、孩子、婦女們住,干部們也動員家屬們把帳篷讓出來給村民住。最后書記帶領(lǐng)我們把大棚架出來,鋪上防水的布供村民臨時安置。
九派新聞記者 肖潔 辜子旋 實習記者 林峰 冶青龍
【爆料】請聯(lián)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8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
頭條 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