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9月5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病房里,14歲的女孩樂樂開心地上著網課,即將出院。一周前,患有嚴重先天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她,接受了全新的微創心肌旋切手術。主刀醫生魏翔教授在心臟不停跳、不開胸的情況下,為樂樂解除了心臟梗阻,精準地為其心臟“減肥”,幫助樂樂的心臟功能恢復正常。
4歲時,樂樂就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從小基本不敢劇烈運動。由于手術風險大,加上家庭條件有限,一直靠藥物維持。
今年復查發現,樂樂心肌最厚的部位已達到39毫米,接近同齡人的4倍,并伴有嚴重的梗阻,上一層樓都要中途停歇喘息幾次。不僅如此,樂樂還出現了陣發性心慌的臨床表現,醫生判斷猝死風險很高。
接診醫生方靜介紹:樂樂所患的這類肥厚性心肌病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起病隱匿,很多人出生時心臟或許并無異常,隨著年齡增長,心臟便如打了激素一般快速“增肥”,到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心臟比同齡人厚上2倍不止,一活動就容易導致胸痛胸悶,絕大多數校園操場猝死正是這個病所致。
傳統手術需要在胸骨鋸開15-20厘米,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下進行手術,創傷大、手術難度高,樂樂和媽媽都擔憂不已。“樂樂年齡小,她的各種心臟結構都比成年人要細小很多。以現有的技術條件來說,很難精準地根治切除。魏翔教授最新的微創心肌旋切技術可能更適合樂樂。”聽完方靜醫生的分析,樂樂和媽媽這才下定了決心。
一周前,魏翔教授主刀,通過左前胸壁一個4厘米的切口,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經B超精準導航,利用心肌旋切系統為樂樂心臟“減肥”12.8克,遠超傳統開胸手術所能切除的心肌重量。手術時間僅不到兩小時,術后樂樂即脫離了呼吸機,第二天就下床活動了。
魏翔教授團隊表示:全新的微創室間隔心肌旋切手術適合幾乎所有類型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治療兒童、青少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更精準地切除肥厚心肌,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專家提醒,針對此類疾病,早干預早治療不僅可以預防猝死,還可減輕心臟工作負荷,改善遠期心臟預后。
據了解,這套由同濟醫院魏翔教授原創的心肌旋切系統包含心肌旋切術式和臨床器械,均為全球首創,先后獲得了包括國家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在內的12項專利,于今年在同濟醫院應用于臨床,手術成功率達100%。
樂樂的家庭收入不高, 6萬多元的住院費用對這個家庭來說仍是一筆巨款。為此,廣東省一心公益基金會為樂樂籌得一筆2萬元住院費資助。基金會工作人員郭煜龍表示:“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一直是我們基金會的關注重點,之前在新聞中了解到魏翔教授的最新技術,我們也希望能和魏教授一起為孩子們做點貢獻。”(通訊員 李韻熙)
【來源:武漢頭條】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6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5
頭條 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