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小道”多人求援,“打卡”涉險責任誰來擔?|九派時評
九派新聞評論員 孟亞
(資料圖)
長江中間能走人了,但大水上漲可不等人。
近期,長江江水位出現“新低”,鸚鵡洲長江大橋下的江面上,顯露出一條“江心小路”。這條小路也迅速成為網絡上瘋傳的“人在江中小路走”的“網紅打卡地”,引得不少市民游客紛紛來此“搶灘登陸”。
一張張分享在網絡平臺的美照,一段段打卡“江中小道”的視頻,漫長的小道、平靜的江水,還有遠處若隱若現的紅橋……看起來美好的熱門打卡地,平靜下來是人間奇觀,一旦出事就是奪命險地。
一旦大水來,跑都跑不掉。一方面,此條小道并未與江岸相連,不能步行登陸,只能通過游泳或乘船才能登陸,如果市民沒有江泳經驗就貿然下水,實際是非常危險的。此外,小道兩側的江面有船舶行駛,大船一來就容易起浪,邊上又沒有扶手,一旦把控不了距離與過江的速度,很容易出事。長江救援志愿隊總隊長張建民表示,目前長江救援志愿隊已有43個支隊,由于人力資源有限,目前楊泗港漢陽橋頭暫時沒有救援支隊,呼吁大家不要下水。
民警正在加強市民的安全教育
一方面是救援隊緊鑼密鼓救人,另一方面種草視頻在網絡平臺“泛濫成災”。有人腿游到抽筋,有人在“江心小道”求助救援。除了規勸游客理性外,網絡平臺的責任,不能不提。
多年無人問,一朝天下知,野生網紅景點的爆火,網絡平臺是主要的“推手”。流量的扶持和介入不只是滿足用戶獵奇心理、增加用戶粘性,也在激烈競爭中為平臺引流。美化推薦野生景點,既是商業目的,也是流量密碼。
可網紅打卡地一旦出了事,賺夠了流量與眼球的網絡平臺反倒是扮演起了“隱形人”的角色。面對龍槽溝的悲劇,一些平臺的做法是刪除龍漕溝的“種草帖”,可刪掉了,事故隱患就能消除了嗎?
網絡平臺不能只是旁觀者,不寬容網絡平臺的責任是對生命的負責。根據法律規定,平臺運營者對于平臺負有合規管理責任。嚴查未經安全風險評估的“野生”景點,加強風險警示,守住安全底線。正如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志安所說:“平臺方可以通過視頻和評論中的關鍵詞進行算法提取,從而對存在高風險的‘網紅景點’進行分析判斷,向用戶發出警示。這一點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也是互聯網平臺應該盡到的責任。”
“野生”、“網紅”確實是流量密碼,但也不能忘記,流量是會反噬的。平臺倘若只負責“種草”奪命景點,反過頭這些景點會損壞平臺的信任根基。信任沒了,害人又不利己,這樣的平臺恐怕離涼涼不遠了。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