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今報“梧桐Video”報道,9月1日,河北廊坊。一男孩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因悲傷哭到吐,一個小時后老師實在沒辦法只好打電話叫家長接回家。
(資料圖片)
媽媽楊女士稱當時送進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心情挺好的,沒想到一個小時后,老師就給她打電話了,說實在弄不了,孩子都哭吐了,叫她趕緊來接孩子。
楊女士表示,在幼兒園門口接他的時候,看到他還在哭的樣子,感覺很搞笑。所以就拍下來了。
據新華社報道,9月1日,秋季學期開學首日。不少萌娃第一次和父母分開,進入幼兒園,因此每個幼兒園都在上演“淚別”大戲。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心理科王芳針對這種情況,從心理層面給出了專業解釋:“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兒童在和照料者分開時出現的一種焦慮體驗,不同的兒童分離焦慮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8、9個月到7歲的孩子都可能出現,3歲左右比較常見。
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為情緒行為的爆發,如哭鬧、踢打他人、摔東西等;也有孩子表現出回避行為,如回避和老師、小朋友的交流,拒絕參加活動;或者表現出軀體不適的癥狀,如頭痛、肚子疼等;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睡眠問題,如入睡困難,噩夢等。
如何緩解萌娃的“分離焦慮”?
1、面對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表現時,父母首先要穩住自己。
有的父母可能在和孩子分離時,自己也會出現焦慮的情緒;還有的父母會認為焦慮是不好的事情,一定要幫孩子消除焦慮才行,有這樣想法的父母一旦發現不能消除孩子的焦慮情緒,自己就崩潰了,圍繞上學這個事情,全家都變得很焦慮。情緒具有感染性,父母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的癥狀更嚴重,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成為孩子的安全港灣。
2、承認孩子焦慮的情緒,并和孩子一起尋找應對焦慮的方法。
首先,父母要應該承認孩子因為和家人分開而存在擔心,不要輕視孩子的焦慮情緒,對孩子說“上幼兒園沒什么不大了的”、“你看xx,他上幼兒園就沒有哭”等。在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之后,和孩子一起探索克服焦慮的方法,并不斷地進行練習。可以假設不同的情境下進行探索和練習,如在幼兒園想媽媽了怎么辦,或者想和小朋友玩,但是有點害怕的時候怎么辦等。通過這樣練習,不僅能幫孩子學會應對分離焦慮方法,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3、不建議采用把孩子放在幼兒園,家人悄悄離開的方式。
相信很多家長都使用過這種方法,王芳醫生不贊成家長這樣做,她認為這樣反而更容易增加孩子的不安。可以試試如:可以和孩子約定好來接他的時間并準時出現,同時在接孩子的時候表揚到孩子的積極行為,比如表揚孩子能夠克服自己的擔心堅持上學,認識了新的小朋友等。上幼兒園是孩子和父母分開,開始獨立的第一步,這個是一個需要父母和孩子逐漸去適應的過程。希望所有父母能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出現的焦慮表現,陪著孩子一起克服這個困難,和孩子共同成長。
【來源:九派新聞綜合“梧桐Video”、新華社】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2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