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員 文和刀
近日,內蒙古住建廳將取消“公攤面積”列為立法項目建議上報住建部,這一舉措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至于原因,內蒙古住建廳解釋稱,王鳳華委員在《關于規范房屋“公攤面積”的提案》中提出的“在商品房交易中使用套內面積作為計價依據”,對防止出現公攤面積無序增加,減少購房過程中的矛盾糾紛,維護老百姓切身利益具有積極的作用。
(相關資料圖)
某商品住房項目工地 新華社發
倘若“公攤面積”真的隨著立法而取締,在我國成為一個歷史名詞,這對于許多正在觀望是否買房的人而言當然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
盡管房屋總體成本不會因此改變,以單位平方米價格計算的房價甚至可能會因此上漲,但如此一來,購房者的錢總算花了個明白。
正如提案指出的那樣,目前,全國在商品住宅的交易和確權中普遍以共有建筑面積為標準,但公攤面積確定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廣大購房者對分攤的公共建筑面積的合理性、準確性缺乏專業了解,也不能直觀的了解實際套內面積,且公攤面積因項目不同存在差異,這往往造成了消費者的質疑和矛盾糾紛。
一直以來,“公攤面積”的存在都像是一塊兒開發商、物業等利益體自留的“緩沖帶”。有些吃相難看的開發商,靠著較低的房價吸引購房者,然而卻刻意放大公攤面積,甚至有些公攤比例竟接近百分之五十,讓消費者平白無故多掏不少真金白銀。到了需要促銷的時候,免費送出部分“公攤面積”則成了開發商宣傳的福利手段。但,哪怕是白送你的“公攤面積”,也一樣可以是后續物業費利潤的來源。也因此,相關利益體沒少在這上面打主意。有了這塊兒可伸可縮的“緩沖帶”,進可趁水和泥滾滾生財,退可拱手讓利以示優惠——這確實給開發商方面提供了機會,但與此同時,也在破壞購房者有限的信任。
購買110平方米的住宅,交房時卻發現套內面積僅有60多平方米,這讓某東部沿海城市新交付樓盤的業主產生了巨大的落差,也讓人感慨:即便是在“公攤面積”機制尚還在正常運轉的當下,它也應該有靠譜可控的范圍,并且由相關職能部門實地具體測算,它不該是一個“伸縮自如”的數據,也不該仰賴于開發商的良知來畫餅決定。
鑒于以建筑面積作為商品房銷售的計價依據,已經實施多年,并且已有法律法規確認,如果改革計價依據首先必須修改完善相關配套制度,明確套內建筑面積的概念及計價方式,做好宣傳、普及和解釋論證工作,設置合理的過渡期,以實現計價依據和標準從建筑面積向套內面積的平穩過渡,因此實施的難度較大,周期較長。將取消“公攤面積”列為立法項目建議上報的內蒙古住建廳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正式取消“公攤面積”的那天,也許遙遙,也許不遠,但值得期待。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9-0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
頭條 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