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員 孟亞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一部手機維持著生計。
(資料圖片)
這句話描述的,就是王計兵的生活。52歲的王計兵是蘇州昆山一名外賣員。除了送外賣,他還有一個身份:詩人。
過去的4年里,每一次詩歌靈感的乍現,往往出現在他等商家出餐的間隙、顧客關上門的瞬間、午夜送遠路單的路上。靈感閃現時,他就在微信文件傳輸助手給自己留言,空閑時再整理成詩。據不完全統計,他創作的詩歌有3000余首,有40余首發表在省級刊物上。
真正讓他火起來的是一首名為《趕時間的人》的小詩。這首不足百字的小詩被詩人陳朝華在微博上轉發后,獲得數萬網友的點贊。網友評價他的作品寫得深刻,“是勞動者之歌”。
8月15日,有出版社跟他敲定了詩集的初稿,詩集名稱暫定為《追趕時間的人:一個外賣員的詩》。預計今年春節前,他將出版自己人生的第一本詩集。
談到堅持寫詩的原因,王計兵說:“純粹就是喜歡。在寫作時我看到了另一個自己。”對于王計兵來說,送外賣是維持生存,寫詩是熱愛生活。但只有在寫詩的時候,他才是他自己。
王計兵的詩歌夢在在父親將自己的20萬字的書稿被燒之后、在妻子的不理解埋怨之際、每一天送外賣的風吹雨淋里、在日子過得窮困潦倒之時都不曾放棄過。他把苦難嚼碎了、咽下去,這些苦難經過眼睛、耳朵和心臟,也讓他的詩歌沾了真實生活的底色。而真實,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在他的詩歌里,飛奔的外賣員“沒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父親是“五彩畫布上一滴墨”;愛情是“母親偏癱如北坡,唯有父親日夜照料母親如夕陽不遺余力撒下金粉”;而生活則“像一面斜坡,詩歌是陡峭的另一面”。
有人評價說:能當飯吃嗎?人都是要吃飯的,但是在他看來,文學創作并不是解決生計的工具,而是一個夢想,一種精神支撐。他曾經在采訪里打過這樣一種比方:送外賣是一種天氣,寫詩是生命空地里的一場雪,一場雪不會讓你的生活改變,但會讓你的生活更精彩,但終究沒有天氣,雪是下不成的。王計兵或許沒想過把寫詩當成飯碗,但是寫詩的意義遠遠在于吃飯之上,它是普通人直面現實、尋求精神救贖的光。
趕時間的人沒有四季,
但熱愛讓人在詩歌里得以喘息。
在靜謐的詩林里,
酸甜苦辣,晝夜交替,
春夏秋冬,涇渭分明。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3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
頭條 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