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南瓜和絲瓜了。”朱婷婷(化名)望著一片枯黃的菜地感嘆著。她盯著天氣預報的溫度,盤算著秋播何時能夠開始。
(相關資料圖)
她是一位外企職場經理人,在無錫南部太湖邊租下40畝左右的農場。以往,種菜是她的樂趣。但無錫連日干旱,使她種菜的難度陡增。
現在,用來灌溉的池塘已變成了一池泥漿,她不得不到更遠的池塘,用礦泉水桶打水澆地。她在社交平臺記錄自己種植蔬菜的日常:立秋都過了,高溫干旱的菜園沒法秋播。人生初次,秋播在陽臺育苗……
8月2日傍晚,她盼來了一場幾分鐘的短時中雨,并用上所有的器皿收集雨水。雨停時,她收了兩桶。但這無濟于事。正午的太陽一灼燒,澆到地里的水又干了。
水利部消息顯示,今年6月份以來,太湖流域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7成以上,特別是梅雨期降雨嚴重偏少,導致太湖水位持續下降。7月16日10時太湖水位3.16米,較常年同期偏低0.40米,為近20年同期最低。
“我們無錫可是雨水之鄉,別說我活了40多年,就我父母,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干旱的天氣。”朱婷婷感嘆道。
朱婷婷用來接雨水的盆/圖:受訪者視頻截圖
以下是朱婷婷的講述。
【1】高溫持續四十余日,老人稱其罕見
今年夏天5、6月份開始,無錫開始干旱。最近我們這里已經持續四十幾天高溫了,就一直是40度左右。
按照道理,無錫這邊是雨水之鄉,因為六月份有梅雨季節,連續半個月會下雨,每年的降水量六月份都是最高的。
但是今年,梅雨季就變成了旱梅雨,干梅雨天,我自己統計了一下,把無錫的以往的平均年降水量和今年的比較了一下,從四月份開始,今年的降水量下降了58%。
別說我這四十幾年來,就是連我父母那一輩,七八十歲的人也說。第一次碰到無錫居然有這樣的一個又高溫又持續干旱的天氣,真的是幾十年一遇。
無錫是個小城市,不大,以往下雨就是哪都下。今年它就是一朵云在哪兒,就下那一小個地方。經常是別的地方都在下一場暴雨,我們的菜地里一點雨都沒有。我的家跟菜地差10公里,有時家里已經下上了那種幾分鐘的暴雨,10公里以外的菜地還是白云朵朵、艷陽高照。
我在附近的農場里租了一塊地,農場一共加起來應該有40畝,分租給我們。我們有一幫人在里面,都是菜友農友,我們幾個大概有1000個平方,我個人的話就有幾百個平方。來這邊自己種地,就是為了吃自己種的健康的菜。
我們那塊地挺好的,是在無錫的一個山水城,有山有水的地方。而且靠太湖特別近,也就幾公里的直線距離。農場的領導人把以前農民空閑下來的地圍起來,重新讓它還土,恢復到農業用地后種菜。
4、5月份播種的時候,完全沒想過會遇到這個天氣。那個時候很正常,4月份的時候就是稍微干一點。但是我們每年是有梅雨季節的,所以我們覺得都不是事兒。結果今年溫度高的特別早,又干旱,這個太陽一烤,現在地里面的土因為沒有水,都裂開來了。
【2】以前不用澆地,現在要開三輪車運水
我們平時是用池塘水來澆灌菜地的,那個池塘的水,因為一直沒有下雨,沒有儲到水,已經干掉了。也不是徹底的干枯,就變成了泥漿。本來我們是有抽水的泵,那個泵里面都混到了泥土,水抽不起來了,我們也舍不得用了。
現在種菜真的很辛苦。我只有周末有空,前段時間天不亮,大概四點多我就去菜地了,農場也幫我們想辦法弄了一點地下水,就是深井水了,大概有40米以下。但是那個地下水我也舍不得用,沒有下雨的話,我想地下水也不多。
以往,地里都是不要澆水的。一方面我們6 、7月份雨水量特別厲害,7月份還會時不時的來個臺風,時不時的下一場雨。我們的水是完全足夠的,哪兒都有水的,池塘里都是滿滿的。
現在的話,這種澆水的人工成本就很大。我以前一個禮拜就周末去一趟,因為現在太干了,我一個禮拜要去兩三趟。我平時下了班趕過去澆水到天黑大概兩三個小時,那一個禮拜至少得六七個小時在澆水,周末就更不用說了。
這個水就是要從旁邊挺遠的大一點的池塘里面手提。用那種喝的大礦泉水瓶,十幾升的那種,一瓶子一瓶子提進去,再去澆一點點水。
提一趟水的話主要是重,拎不動。有的人是用三輪車,像我的話就自己開車,裝好水拎到車子尾箱里面,然后再開到農場門口,停好車再拎進農場,走到我的菜地還有100多米。一個桶是12升的水,我一次拎兩桶,路上要歇上好幾次。有的人拿了那種白色的桶,拿個小推車,一車就推個幾桶過來。
【3】根莖發達的南瓜都枯萎了
今年干的作物都死掉了,甚至有一些果樹都死了,因為太干旱了。黃瓜種了好多,好幾批都沒有吃到幾根。像空心菜那種綠葉菜,不去澆水,全部死掉了。玉米也是,今年都沒有收到,就是還沒有長到飽滿的狀態,都干掉了,直接老縮掉了。
這些植物作物應該是當季的,我們那邊都種的好多東西都死掉了。
今年只有南瓜收的比較多,南瓜是真的干旱了好久才出現葉子枯萎,現在我的地里還有幾個南瓜掛著。像南瓜這種作物,它的根莖很發達的,但現在南瓜也都變的枯萎了,都沒有收成。
我有農友,前兩天在刨地,刨紅薯,紅薯都不長了,長得一點點大就已經開始發芽了,結束了。因為那個土沒有水分,特別硬,它長不大。往年紅薯我們要到10月才收,要到秋天收才好吃,現在它應該在膨大期,但是發芽了,只能刨掉。
地里的黃瓜葉子全部干枯。圖/受訪者提供
雖然我們現在還在堅持,但很多東西都放棄了,只留了一些黃瓜、絲瓜這種比較耐旱的作物,我們每周還要去澆一點點水。
現在,地里的菜已經不夠我們自己家里吃了,最近已經開始自己買了。最近去菜地里收菜,最多能收幾根小小的、長的畸形的絲瓜,黃瓜都已經沒有了。昨天去全部是枯葉子了。葉子黃色的、棕色的,就像深秋的那種狀態。
我們這里,特別像現在這個季節,其實應該是郁郁蔥蔥的,都是夏天的深綠色。但是今年的話就看上去就沒有精神,我是不打藥,不施化肥的,本來有很多草的,現在草都干死了,去地里就是黃突突的一片。
【3】錯過最佳育苗期
現在因為高溫,立秋早都過了,但秋播也不能開始,就是最耐旱的作物也不能種下去。在小苗時間段,它是不耐旱的,必須要讓它保持時常濕潤的狀態。
現在即使我們早晚都去澆它,中午太陽一烤,全死了。而且土壤里面沒有水。它吃不到水,也會死掉。我們種了好幾批,都放棄掉了。我現在秋播在陽臺上育苗。但是有的已經錯過最佳育苗期了。
我們周邊有農戶,也有兩個村,村民他們有自留地,種菜都是很辛苦。我每次去都會看見那種年紀很大的農民,就全身濕透了,然后還在拿著桶拎水,拎到菜地里面去澆那幾顆可憐的東西,太悲慘了。
菜地旁邊村子里的村民,在上上個星期的時候,還集合了去求雨了。是那種正式的那種求雨,并不是嘴巴上說說的“老天爺,你下點雨吧”這樣,村里面的老老少少都去了。但是還是沒有下雨。
干旱帶來的損失是很大的。露天栽的,肯定是半年都沒有收成的。它對我們這一幫租地種菜,作為業余愛好的人,打擊了熱情。對以此為生的農人,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一些生活上面的壓力。
我們一起租地種菜的,有的已經放棄了,特別是一些稍微年紀輕一點的,因為他們覺得太不劃算了,就年紀大一些的還在堅持著。我看田里還有幾個老太太、老大爺,每天天不亮就去澆水,還是在堅持著的。
看著這個苗長出來,你舍不得讓它干死掉的,真的太可憐了,而且它還在拼命的長。
(文中受訪者朱婷婷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王怡然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1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20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
頭條 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