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員 文和刀
今日,“男孩發現博物館八卦圖錯誤”話題登上了熱搜。新聞視頻中,一個年紀尚幼的孩子冷靜地指出博物館壁上所畫伏羲八卦圖有離卦重復的問題,引發了熱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視頻截圖來源:小象視頻
這讓人想起前不久另一則與小朋友糾正博物館有關的新聞。就在上個月,一名9歲小孩在參觀天文體驗館時,憤憤地指出了館內演示視頻的幾處問題:長征三號被說成是長征五號,而長征五號分離的順序也錯了。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中國軍工的回應證明,這孩子確實專業。孩子過人的知識儲備和有趣的激動著急表現讓他在熱搜上結結實實地“火”了一把。
網絡視頻截圖
來博物館上課的小朋友反倒給博物館上了一課。人們直呼現在的小朋友不好糊弄了。還有人指出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素養有待培訓提升。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一課的教訓并不僅僅只給了上熱搜的兩個博物館,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受教些許。
小朋友往往象征著無知無邪,純白天真。博物館身為高度凝練智慧結晶的展出之所、厚重知識與歷史的科普分享之所,則對應著知識的權威。而這幾次,在知識的天平上,二者的地位卻顛倒了。童子一言,勝過許多“專業人士”過眼。知識水準出現了倒置現象,不能不說有幾分耐人尋味的意思。
在硬幣的正面,是越來越聰慧越來越剔透的祖國花朵們。我們有了越來越多不好糊弄的小朋友,這正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好事?!拔摹蹦茏R八卦,“武”能搞火箭。年紀小小,見識不小。他們不僅有求知的欲望,還已經有了喜人的知識儲備。有這樣的祖國下一代,何愁將來博物館事業、科普事業以及各行各業的發展不會越來越好?
但硬幣的反面也在提醒我們,在博物館這類知識的殿堂里,或許還有許多尚未被注意到的不夠嚴謹之處。在某位小朋友指出博物館的疏漏之前,每天都有許多形形色色的訪客來參觀過,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曾無數次經過那里,但沒有人看出了其中的破綻
——比起“發現竟有謬誤存在”的不幸,“謬誤就在那里卻無人發現”的不幸顯然更為難堪。
盡管我們并不需要人人都懂八卦圖的推演,更不是在要求來處各異的訪客都能知曉火箭發射的流程......然而,讓行色匆匆的參觀者停留下來,讀一讀看一看,努力讓他們產生興趣,這是博物館之所以建立的天職所在。從前無人發現謬誤,側面映證的是無人細讀壁上的畫作,無人看懂火箭發射的演示,無人流連,無人考據。從這一點上,某些博物館已經失色了。
做經得起推敲的事業,讓路過的人愛上推敲的過程,這是博物館的使命。
做博物館這一行,應當首先要有敬意——對自己負責展出、司職介紹、義務推廣的東西有敬意。這東西可以是歷史,可以是科技,可以是文明,可以是巍巍英魄和不滅傳說。有些孩子很幸運,在踏入博物館前已經領略過它們巨大的魅力,心存敬意;有些孩子則期望著博物館來做這位啟蒙的老師。而有些博物館,可不能反過來讓孩子教這一課啊。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5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3
頭條 22-08-12
頭條 22-08-12
頭條 22-08-12
頭條 22-08-12
頭條 22-08-12
頭條 22-08-12
頭條 2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