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寧波一位小鵬P7車主在高架上行駛過程中撞上前方故障車輛及下車檢查的車主,事故導致故障車輛車主死亡,被撞車輛及車主駕駛的小鵬P7都發生了嚴重的破損變形。
一段疑似車主發生的聊天記錄顯示,車主在行駛過程中開啟LCC(車道居中輔助)功能,時速為限速要求的80km/h,輔助駕駛功能沒有識別到前方障礙,沒有預警,在碰撞發生前,車主“剛好分神”。
(資料圖片)
(網傳聊天記錄)
從事故視頻中可見,小鵬車輛在撞車故障車輛時車速較高,故障車車主被撞時飛離地面的高度超過小鵬車高1.45米。
8月11日,針對此事,小鵬汽車確認事故中有人傷。小鵬官方表示,目前交警部門已經立案處理,門店已第一時間已前往現場協助處理。小鵬汽車將全力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持續跟進后續結果,并協助客戶處理后續相關事宜。
(事故現場 圖源:網絡)
這起事故中疑點頗多——除了車主所說的“無法識別”“沒有預警”外,車輛在前方有障礙物時沒有緊急制動?在車主走神的時候也沒有提示?
是車主“走神”,還是系統“走神”
根據小鵬汽車官網介紹LCC(車道居中輔助)是一項舒適性的輔助駕駛功能,包含60km/h以下的TJA(交通擁堵輔助)和60km/h以上的ICA(智能巡航輔助)。 激活LCC后,系統可以輔助駕駛員控制方向盤,持續將車輛居中在當前車道內。
小鵬在用戶手冊中強調,LCC 無法應對突發的危險情況。駕駛員有責任時刻保持警惕,安全駕駛,并掌控車輛。切勿依靠系統來應對突發的緊急情況。
(小鵬P7用戶手冊)
此外,小鵬也在車主必須回答的5個問題中向車主提示——低速或靜止的工程車/清掃車、橫停的事故車、擁堵或等紅燈的車輛、大石塊、三腳架、突出的隔離帶、水馬和水泥墩等物體,小鵬的ACC(自適應定速巡航)+LCC系統均不能識別,需要車主立即接管車輛。
也就是說,此次事故中小鵬車主在看到路邊停止的故障車輛,應該接管車輛。
但實際上,LCC模式下的車輛對靜止車輛的應對機制更加復雜。在今年4月,一位小鵬P7車主在LCC模式中同樣在沒有任何警示的情況下撞上前方故障的停止車輛,但該車主則表示,自己發現異常后踩下剎車,然而車輛卻沒有任何反應,在未減速的情況下撞上故障車輛。最終,事故原因判定為車主在LCC+ACC模式下,沒有保持對車輛前方環境的觀察并及時接管車輛所致,權責在車主。
對此,汽車分析師張翔指出,眼下車輛識別障礙物的技術并不成熟,也無法支持還原事故發生時車輛的情況。他表示,新能源汽車實現輔助駕駛的流程大致可以分為感知層檢測路面環境,決策層作出指令,執行層執行來自決策層的指令。目前,執行層技術比較成熟,但感知層和決策層的技術還有待加強,車輛可能發生識別失誤,或者決策層計算失誤,最終沒有發出停車指令或者發出錯誤指令。
此外,張翔指出,大部分車都有自動制動(AEB)的功能,正常情況下不會高速撞擊,這是小概率事件。
AEB是新能源汽車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相關介紹指出,車輛在非自適應巡航的情況下正常行駛時,如車輛遇到突發危險情況或與前車及行人距離小于安全距離時會啟動AEB,主動進行剎車,雖然不一定能夠完全剎停,但會減速以避免或減少追尾等碰撞事故的發生,從而提高行車安全性。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事故中車主的輔助駕駛級別為NPG2.5,具備前車自動緊急制動避險功能。
而此次事故中,車主“走神”同樣引發關注。
許多新能源汽車具備車內檢測系統,在駕駛員在開車時分神時會發出聲音提示。而在這起事故中,這項功能也未及時提示走神的車主。
對此,張翔認為,眼下車內檢測系統還比較初級,車輛只能檢測到駕駛員手是否放在方向盤上,或者眼神方向等信息并不準確。
輔助駕駛事故權責難明,汽車“黑匣子”應早就位
每當與輔助駕駛相關事故發生,社會大眾首先會關注的總是權責歸屬問題。據張翔觀察,相關事故最后責任總會落到車主身上。而車企對輔助駕駛技術細化到駕駛場景的要求,也常常被外界認為是技術不成熟的“免責聲明”,但關鍵時刻技術“失靈”也成為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推廣的阻礙之一。
對此,各界均期待一項類似飛機“黑匣子”的技術,以明確事故責任方。
實際上,夠記錄車輛事故前后數據的EDR系統已經出現。EDR即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用于記錄車輛碰撞前、碰撞時、碰撞后三個階段中汽車的運行關鍵數據(速度、ABS狀態、安全帶狀態等)。
(EDR設備 圖源:網絡)
然而,受制于設備成本和讀取成本,此前安裝EDR設備的車輛極少,根據ReportLiner研究顯示,2021年中國乘用車EDR安裝率僅為9%,如此次事故中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小鵬P7,并未安裝EDR。
不過,這種狀況正在開始轉變。
根據工信部新修改的《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今年1月1日起,新生產的乘用車應配備符合 GB 39732 規定的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DR)或配備符合 GB/T 38892 規定的車載視頻行駛記錄系統。
(新版《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國外在EDR法規的落地上比國內早。美國在2014年9月起要求新車必須加裝EDR系統,韓國也從2015年12月起要求新車與量存車配備EDR。
政策層面對EDR的重視,意味著將EDR成為廣闊的市場。預測數據顯示,在《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落地后,2022年中國EDR產業的滲透率將從7.12%攀升至70%以上,在2024年達到至90%以上。
九派財經記者 陳靜儀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1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
頭條 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