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評論員 孟亞
染個頭發也會被網暴?聽來荒誕,卻真實發生在了95后女生鄭靈華的身上。
(資料圖)
圖源:網絡
那天,她拿著錄取通知書給了躺在病床上的爺爺一個驚喜,拍了照片和視頻發到社交網站留作紀念。可照片卻被盜用,讓她成了網絡流言的靶子。
圖源:網絡
上萬條評論中,許多人針對她粉紅色的頭發,辱罵她“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正經人、妖精、紅毛怪……”有人分不清鄭靈華是圖中的老人還是女生,造謠“老人帶病考取研究生,還娶了一個小女生”。還有人放大到群體攻擊,稱師范生、藝術生“不學好”,“不配當老師”,“國家該取消藝術生”,“染發的都不是好人”。
收集網暴者和營銷號的侵權內容,和某些平臺繁瑣甚至“故意為難”用戶的投訴規則斗智斗勇……她是為數不多從網暴這個血腥的“斗獸場”上站起來的人。“我不會倒下的,更不會自殺。”鄭靈華說,“我不想放過每一個網絡暴力的人。
每一條攻擊辱罵的評論、彈幕都是流量時代重傷人的石刑。對網暴的追責,需要更多“絕不退縮”,需要堅決嚴肅處理,敷衍應對是對惡的最大縱容。
今年2月,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處理“女子取快遞遭誹謗案”時以“自訴”轉“公訴”的方式及時收集、固定證據,用司法機關的積極作為向誹謗者昭示了法律紅線所在,為無辜者撐起司法保護傘——這給此類涉及網絡暴力事件的處理提供了一個正向的范例。
與“事后”的司法救濟相比,“事前”令平臺做好自我管理似乎見效更佳。爭議為平臺帶來流量,但平臺不能姑息、縱容這種野蠻無理的爭議,而應該強化其清理處置涉及網絡暴力的評論、彈幕等的治理責任,保障網暴被害人得到“一鍵防護”;同時建立跨平臺的黑名單制度,讓網暴者就算換了“馬甲”也無所遁形。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7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
頭條 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