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探訪團7月18日啟程。出發前夕,長江日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旅游中心總規劃師、《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課題負責人寧志中教授進行了專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江是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但對它的研究還不夠
“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啟動儀式。記者李勇 攝
談到今年為何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寧志中感慨道:我們都知道長江,但過去對長江文化、長江文明研究還不夠。
“長江文化的形成過程,第一個是因為水?!睂幹局姓劦剑巧矗瑲v經百萬年,長江養育了我們的祖先,孕育了長江文化。
“長江百折,不改東流”,從沱沱河到上海崇明島入海,長江總長6000多公里,垂直落差也有6000多米。長江橫跨我國三大臺階,貫穿了我國東中西地區,使各區域的聯系非常緊密。
寧志中說,長江流域文化源遠流長,長江和黃河一起并稱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所以它在中華文明的起源里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們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里的一個標志性象征。
萬里長江實證了中華文明延綿不斷、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的發展脈絡,深刻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對長江文化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這也是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一個重要任務?!睂幹局姓f。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湖北段責任重大
“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百人文化探訪團行走在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上。記者彭年 攝
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是重點建設區。寧志中認為,這既說明了荊楚文化在長江千年文脈中特色鮮明,也為湖北段建設提出了要求。
首先是區位重要。湖北宜昌是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點,長江中下游在湖北的流程最長。第二,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其上游多為山區,到了湖北開始進入丘陵和平原地區。這有利于耕作,有利于人類生產生活,也就有利于人類文化和文明的產生和積累。第三,長江湖北段不僅匯聚上游眾多水系,還匯聚東西南北的文化。在文化上,它既承擔了匯聚功能,又有傳播功能。這也形成了湖北文化的一些特質,當然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去挖掘和凝煉。
寧志中談到,長江湖北段有許多標志性的文化載體,比方說武當山,從中可以解讀出蘊含在我們優秀傳統文化里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對我們今天的生態文明建設,對我們的長江大保護,是不是還能再作進一步解讀?“如果我們把它的作用解讀出來了,實際上就是把文化的時代意義、時代價值找到了。也就是說落腳點,落在了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目標上,就是要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我們的文化?!?/p>
(長江日報記者葉軍 余坦坦)
【編輯:鄭曉曉】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8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7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
頭條 2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