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鳴聲中,重達六七噸的收割機排成一隊,行駛在高速路上。每年麥收時節,跨區作業的收割機都穿梭在河南、安徽、山東……
(相關資料圖)
在金黃的麥田上,機手操縱機器,收割、脫粒,谷粒入倉。麥收時節是機手們每年賺錢的重要“窗口”,做一個月的時間,能賺到三四萬元錢。
但在這個夏天,連綿不絕的陰雨天阻礙了麥收。有人因為下雨遲遲沒有開工,駕駛機器去了外地又悻悻折返,路上花去兩千多塊錢;有人因雨天打亂了原本收割的路線,每年都去的河南省,今年也不打算去了。
對他們來說,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就是最大的愿望。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連日降雨后的土地積水。圖/九派新聞 王怡然
【1】“今年因下雨還沒開工,農忙時節月收入三四萬元”
周海濤 安徽蒙城人 30歲
我們家已經開收割機23年了。
我今年30歲,我父親就是開收割機的,10年前,我開始從事這個行業,母親也跟著我們車一起全國跑。開始是自己接活兒,兩年前,我們掛靠在一個農業服務公司下面,公司提供訂單,我們就去各地進行收割,都是一個車隊十幾臺收割機一起行動,做大單子。
今年,我們車隊有人去南陽收麥,下高速要大件運輸通行證,說手續不齊全。跑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要這個證明的,我們其他證件都是齊全的。
路過廬江縣的時候,還收了我們650元高速費,但是回老家蒙城就沒收,各地都不一樣,這么多年都沒交過錢,就今年特殊。爭辯也沒有用,我們就把錢交了。
每年麥收季節,我們都會跨區作業,從河南到安徽,再到山東的臨沂、青島。每年夏糧收割大約一個月左右,大概能賺三四萬元錢。夏季收小麥,秋季收些高粱和玉米,加起來每年能干兩個月左右。
收割的費用跟地塊大小、倒伏程度都有關系。以前做小農戶的訂單時,因為地塊小,費力,收的價格就會高些,每畝麥子大約五六十元。現在做大訂單,單價就會低一些,每畝只要40元或45元。
遇到倒伏的情況,肯定要多收一點錢,收割起來比普通的小麥地要慢上一倍。機手的經驗也能起到很大作用,剛入行的機手,倒伏的麥子可能割不起來,直接碾壓過去了,但經驗豐富的老機手,倒伏嚴重的也能割上來。
農機的投入是“大頭”支出,我和父親兩臺收割機,加起來有四五十萬元,一下子掏不出這么多錢,都是貸款買的。收割機大約三年就要換一次新,我們家已經換了好多次了,用一年,折舊大概要折一兩萬元,成本還是挺高的。
今年,因為下雨,我們還沒開工,經濟上有一部分損失。5月下旬,我們出發去了合肥附近的農場,但因為一直下雨,土地濕軟,收割機進去就陷下去了,收不了,只能原路返回。
活兒干不了,心里肯定著急,但是它下雨我們也沒辦法,來回拖著車跑,沒活兒干,一點收入都沒有,路上還折了兩千多塊。
過幾天,等雨不下了,我們準備去潁上、蒙城,再到臨泉收割。下了這么長時間雨,到時候就需要搶收了,每天早上我們大概七八點開工,晚了要干到半夜十二點。我們的工作性質就是這樣,有活兒找就要干,沒活兒就歇著。
我們賺的也不多,都是辛苦錢。雖然農忙時候每天收入能有個三四千元,但從早干到晚,一年也只能干這么一兩個月,南跑北跑的,最后也只能剩下三四萬元。現在農業都是專業化發展,我們只開收割機,不開播種機,也沒有去搞播種的打算,畢竟“隔行如隔山”,也沒有人“引進門”。
收割季節過了,我們就做點小生意,下鄉去收糧食,每年家庭收入算下來,大概在10萬元左右。
工作中的收割機。網絡圖片
【2】“車隊黑龍江人最多,接連下雨打亂了跨區收割路線”
劉寶 黑龍江哈爾濱人 39歲
我開收割機8年了。之前在家務農,家里條件有限,務農也沒出路。30歲出頭的時候,開始跟村里老師傅學開收割機。像我們東北,都是平原,地塊大,每家都有一臺農用車,從小就是看著大人們在農田里進行機械化作業,習慣了。開收割機也還算好學,要到農業局考農機操作證,每年跨區出來,還要辦跨區作業證。
我在一個東北車隊里,我們車隊黑龍江人最多,因為黑龍江的國有農場多,農戶的土地其實也沒那么多,不忙的時候就出來跨區收割,能賺一點是一點。像我家,種了三百多畝水稻,有一部分也是承包其他人的。東北雖然就一季稻子,但是土地肥沃,我家就在五常,有名的五常大米就產自我們那里。
我們每年一般最早是先到四川,五月份到湖北,接著是河南、安徽。六月份就到山東和河北。河北結束,有人還要去寧夏和內蒙,我們就不去,嫌太遠,直接回家了。而且自己家里也有地,七八月份回東北收拾管理,等到九月份就收割了。
在農田開收割機是一個重復性的勞動,干就完了,干多少掙多少。夏天高溫,開收割機特別熱,現在還好,有了駕駛室,也有空調。我們比較喜歡大塊田,小田里收割機施展不開,每天跟農戶打交道,有些也不好溝通。之前在四川,秸稈要粉碎,灰塵落到農戶的小園子里,他就要我們賠錢,不讓接著收了。
我現在在安徽蚌埠,29號收割了一天。每天情況不一樣,平均下來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能收一百來畝,每畝地價格50塊錢左右。河南那邊今年每畝價格在60塊錢,因為河南剛過雨,小麥都發芽了,老百姓在搶收,時間緊迫,價格就高一點。
最近,像河南、安徽這些地方下雨,把路線都打亂了。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年都有路線規劃,收完河南收安徽,今年江蘇、河南、安徽三省同時收割了,我們就有點跑不轉。
今年沒有去河南,在安徽收完小麥后,準備去山東,然后到河北唐山。河北沒有什么好行情,那邊地多收割機車也多,競爭大。打算每臺車賺個幾千塊錢油費就回東北老家,這一季麥收也就結束了。
【3】“小麥收完去兩廣收水稻,收完糧就進廠打工”
尚文博 河南駐馬店人 37歲
我每年都跟著我老公一起收麥子,他開收割機,我跟著量地塊,收錢。我們的工作性質就是全國跑。我們買的是履帶式的收割機,小麥、水稻都能收,每年能干6個月左右。其他時間,就進廠打零工,賺得不多,每個月也有幾千元收入。
我們做了十二三年了,從開始就是跨區作業,有自己去接的活兒,也有公司提供的訂單。每年收麥時間大概從5月初到6月底,今年,我們5月1日就出發了,先是在湖南和湖北收,最近回河南收,過段時間還要來安徽。這些地方一般每年都去,先去哪兒后去哪兒就是看天氣。
每畝田收割的價格都不一樣,看是地塊大小和麥子的情況。地塊小的單價就貴,今年市場價大概每畝要六七十元,地塊大的干起來輕松,收費會便宜些。麥子種的密、長得高、倒伏的,這些情況收費也要高一些,反正每畝價格45、50、60元的都有。
一臺收割機每天能收多少畝田不好說,也是要看麥子的情況。麥子稀的話,一天能收到100多畝,麥子要是密,再加上天氣不好陰天的話,那就收不了多少,只能收幾十畝地。
每天的收入也是不固定的。平時一天一兩千元,收的畝數多的話,能賺到三四千元,但也有一天一分錢不掙的情況。去的時候只有一半地熟了,就沒法收,天氣不好,也收不了,還有可能去的車子多了,競爭大,也可能沒活兒干。
這個5月份我們賺了兩萬多元,聽起來賺得多,其實這個算少的,收割機買的時候十六萬多,還有拖車等裝備,一套下來要三十多萬,投入很大。
下雨對我們影響很大,農業還是靠天吃飯,一下雨我們就干不成,著急也沒有辦法,都習慣了。下完雨就要搶收,晚上會加班,晚上可能要干到十點多。那幾天會特別累,中午要是忙飯都吃不上。
小麥收完之后,七月份緊接著就開始收水稻,去廣東廣西那邊,水稻大面積結束是十一月份左右。收水稻和小麥賺的錢是差不多的,等都收完了,就進廠打工去了。
金黃的麥田等待收割。圖/九派新聞 王怡然
九派新聞記者 王怡然 武菲菲
編輯 曾金秋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30
頭條 23-05-29
頭條 23-05-29
頭條 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