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的王奶奶是個酷老太太。
因為一張關了燈摸黑玩電腦的照片,她在網上小有名氣。年輕人們羨慕地評價,希望自己老了也能這樣。
她83歲,頭發花白,時常叼著根煙,每天晚上都要喝二兩半白酒。她有典型的東北女人性格,爽朗、嗓門大、做事麻利。誰家的事她都操心,誰都愿意找她幫忙。
(資料圖片)
在孫女思琪眼中,從前奶奶是瀟灑的,不需要旁人太多的照料。直到前年爺爺去世,她才意識到奶奶的孤獨。
后來,思琪放棄了大城市的設計師工作,回到小縣城照顧奶奶。她還帶著奶奶到處旅游,跑遍了國內的所有省份。
“老人的一天真的很漫長。”思琪感慨,“他們余下的人生目標,不應該只是保重身體,更應該是充實的、快樂的、自由的。”
平日奶奶在家玩消消樂。圖/受訪者提供
【1】“酷”奶奶
觸網十多年,王奶奶最大的愛好就是窩在家里玩“消消樂”。她每天擺弄電腦至少四五個小時,一遇到斷網就抓心撓肝。
王奶奶常常語出驚人。家人勸她少玩會兒電腦,她說:“我的草原我的馬,我想咋耍就咋耍”。
年輕時,她是個能干人。老伴遠在山東的侄子每年寒暑假都要來玩,她帶孩子從不嫌煩。別家小輩的學業和工作,哪怕“算不上親戚”的孩子,她也大包大攬,幫著托人打聽。
在國企做裁縫時,她外號“小辣椒”。到老了,有鄰居問她,“你老頭走(去世)之后,你想不想他啊?他人那么好,我們都可想他了。”奶奶聽著別扭,回懟到,“你想他你去找他唄,跟我說啥啊?”
獨居生活是在前年突然開始的。那時,她的老伴離世的突然,孫女思琪也出差了。臨走時,思琪告訴爺爺,一個星期就回來,后來行程變成了一個月。
爺爺去世前幾天還給思琪打過電話,問她怎么還沒回來,沒過幾天他就走了。思琪猛然意識到,陪伴老人的時間“就那么點”,曾經以為的“以后總會有時間”,實際上稍縱即逝。
家里人都擔心奶奶的狀態,但王奶奶抗拒在家里安攝像頭,也不愿搬去和兒女同住。思琪始終無法安心,于是提出帶奶奶旅游散心。
上學時,思琪每個月都要出去旅游,有次過年都沒回家,自己跑去了大理。
奶奶旅游時的照片。圖/受訪者提供
【2】帶奶奶旅游
2022年1月,思琪從青島出發帶著奶奶去云南旅游,一去就是一個半月。現在,祖孫倆已經跑遍了國內的所有省份。
昆明、大理、西雙版納、成都……高齡的奶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少人上前搭話,問她“這么大歲數了還出來玩呀”“跟誰來的呀”。
也是這段時間,思琪第一次走進了奶奶的精神世界。
奶奶性子急。定好12點出門,她10點就開始催。思琪化妝、收拾,奶奶總覺得她磨磨蹭蹭。催不動了就念叨,“在這可真沒意思,誰都不認識。”“一個人待著真是沒勁,趕緊回家吧,不想玩了。”
可一旦出門,奶奶的碎碎念就停止了。她像孩子一樣,突然變得高興。思琪能感覺到,奶奶喜歡旅游,也喜歡身邊有人說話。
當然會有摩擦。比如,思琪喜歡走走停停,有時坐在咖啡店休息,一坐一兩個小時。奶奶不理解年輕人的“咖啡文化”,總是催思琪“快喝,喝完趕緊走”。思琪偶爾氣奶奶,“就不走”,奶奶拿她沒辦法,不時發出“唉”、“哎呀”的聲音。
思琪也看出了奶奶的可愛。她80多歲,卻像個孩子。比如,有時奶奶走不動了,嘴上卻不會承認,但會旁敲側擊地說,“你要不要去喝杯咖啡?”思琪最開始還奇怪,坐不住的奶奶怎么主動提出去喝咖啡,次數多了,明白過來,是奶奶累了。但她選擇不說破。
奶奶接受新鮮事物很快,思琪教她給自己拍照,沒幾次,她就知道把人放到相機“第三個格子”里,知道照片最下面貼著腳顯得人高。一次,奶奶拿著手機在幫思琪拍照,幾個小伙子看到奶奶在擺弄手機,熱心地過來幫忙。幾人走后,思琪聽到奶奶在嘟囔,“以為我老太太不會用手機呢,我拍的比你們都好。”
旅途中,去哪都有人看奶奶年紀大,想上來“搭把手”,但奶奶太犟,總鬧出啼笑皆非的事。
有次,思琪先上了纜車,奶奶在后,旁邊有兩個小伙怕奶奶腿腳不方便,一邊一個架起她,這可把奶奶給嚇壞了。小伙子們往前抬,奶奶一個勁兒往后躲,“以為遇到了來搶劫的”,急得思琪在纜車上大喊:“奶奶快上來,上不來你跟我就不是一車了!”
好不容易被弄上纜車,奶奶卻驚魂未定。“她壓根沒意識到,在別人眼里,自己是個需要幫助的老人。”思琪哭笑不得。
這樣的旅行趣事太多,每次想到一件,思琪都會笑得前仰后合。在她的朋友圈里,奶奶成了名人,好多朋友喜歡看祖孫倆的事兒,催著思琪更新。
【3】老人的孤獨
旅游的路上,思琪第一次離奶奶這么近。
而在此之前,她從未意識到奶奶是孤獨的。曾經,她和每個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一樣,常年待在“大城市”。杭州、北京她都住過,每年只能和家人相處十天半個月。
在爺爺去世前,思琪和奶奶的接觸越來越少,更多時候是只是打一通電話。思琪對奶奶的記憶逐漸簡化,后來就只記得童年的老房子和那株無論搬家到哪里都會跟著的巨大的細長條仙人掌。它總是歪倒,刺時不時地就會扎她一下。
在陪奶奶旅游時,思琪才發現,老年人的一天是那么長,長到有大把時間在椅子上枯坐發呆,靠一關關的“消消樂”來打發不知該如何度過的時間。
第一次帶奶奶旅行結束后,思琪決定搬回奶奶家居住,和她朝夕相處。
奶奶家在遼寧省的一個小縣城里,和所有的東北小城一樣“垂垂老矣”,哪家的年輕孩子回來了,鄰里們掰著手指都數得上來。
從知名院校研究生畢業的思琪的確很難融入老家的氛圍。她喜歡去咖啡店,但在小城里甚至找不到她心目中的咖啡店。這里只有老式的西餐廳,和咖啡一起端上來的還有果盤。
留在老家發展的同學和她聊不到一塊兒去,慢慢地,她的生活變成了“兩點一線”,不是工作是就是家。父母也知道,思琪不屬于這里,每當有人想給她介紹對象,父母總是以幫她擋回去。理由是,“她不留在家,以后不一定去哪呢”“已經有對象了”。
朋友們感到不理解,為什么思琪要花這么多時間陪伴奶奶。很多朋友建議她在家裝一個攝像頭,隨時都能看到,但思琪過不去心里那道坎兒。
“當你真的看過老年人的一天是怎么過的之后,就不敢把他們自己扔在家,一想起來,心里就難受。”思琪說,她看到奶奶不敢打破生活規律,早上六七點起床,晚上八點鐘睡覺,除了買菜做飯、和小區里其他老人聊天,幾乎就剩下玩“消消樂”這一件事。而小區的“情報交流站”幾乎是奶奶全部的社交,那里有一群老頭老太太,曬著太陽嘮著家常。
思琪帶奶奶去旅游后,老太太們總說奶奶在“吹牛”。奶奶讓思琪把旅游的Vlog發給她,說:“以后再說我吹牛,這就是證據。”
一天思琪在窗邊聽到幾個奶奶扯著嗓子聊天,一個說,“她就吹吧,還能出去玩半個月?”另一個附和,“她還說她會玩電腦呢,誰信啊?”思琪扒著窗戶聽,話題卻突然結束,傳來一陣“回來啦”“買菜去啦”的寒暄聲,沒兩分鐘,奶奶拎著菜進了屋。
這事兒她至今沒敢告訴奶奶。奶奶在這個小區里住了20年,長椅上的老頭兒越來越少,很多家庭都像奶奶家一樣,只剩下老太太一個人。她們大多是獨居老人,每天上午和下午,只要有太陽,必定搬著椅子坐到樓下嘮嗑。
【4】舍不得離開奶奶
奶奶每天會去市場買三趟菜。思琪在家的時候,奶奶給她做飯,取快遞,思琪要是不在,奶奶做一頓飯能吃上三四天,有時一個干面包就能對付一頓。
嘴上,奶奶嫌棄思琪,“我這么大歲數了還得伺候你”,但思琪心里知道,能幫她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奶奶心里不知道多開心。這能讓她確信自己還“有用”。
奶奶從不開口求人。電腦、手機鼓搗不明白,她從來不打電話,只等子女碰巧來看她,順便問上一嘴。她最喜歡說,“用不著你們,我自己能行。”
但喝了酒之后,她的話開始變密,總把年輕時候的事兒翻來覆去地說,來來回回都是那幾件引以為傲的事兒。
思琪是奶奶的大孫女,家族里的弟弟在外地,最小的妹妹才讀高中。每個孩子都是奶奶親手帶大的小孩。但不光孩子們要忙于學業,姑姑、父母、叔叔都在中年生活中掙扎著,有的還沒退休,有的已經有孫輩要照顧。
姑姑有時都會對思琪感慨,“你回來照顧奶奶,幫了我們這個家多大的忙。”
陪伴奶奶的愿望和發展事業的矛盾感有時也會讓思琪苦惱。但她確定,奶奶還在時,自己怎么也舍不得徹底離開。
每次她離開家,奶奶都會把她送到車上,對著她招手。那時的思琪總是想哭。這個畫面印在她腦海深處,讓她舍不得去遠方。她覺得,離開家時間最長就是一個月左右,再久就舍不得走了。
“老人的一天真的很漫長,孤獨感會拉長時間的影子。世界發展得太快,他們總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偶爾,思琪會在網絡上發表些自己的感慨。“他們余下的人生目標,不應該只是保重身體,更應該是充實的、快樂的、自由的。”
思琪在家“打扮”奶奶。圖/受訪者提供
去年9月份,有女網友給她留言,“許愿可以帶姥爺去旅游,給我家可愛的老頭圓夢!”
今年四月份,這位女孩來到她評論區“還愿”:春天,她帶著姥姥姥爺去北京玩了四天,逛完了所有想去的景點,回去之后,姥姥姥爺會不停的和朋友們講自己在北京的故事。
看到網友的分享,思琪也很開心,“真的太棒了,希望有這個想法的人別再猶豫了。”她計劃著,自己未來的每一次旅行,都會帶著奶奶一起。
思琪和奶奶在旅游的路上。圖/受訪者提供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思琪為化名)
九派新聞記者 王怡然
編輯 曾金秋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2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
頭條 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