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畢舸
連日來在網上熱傳的“1500元打撈手機”事件,原來純屬造假。5月4日晚,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處通報最新調查結果:網傳視頻為一起自編自導自演的商業推廣。經查,視頻中黑衣男子黃易某系杭州宜誠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臨時雇傭人員。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黃志某為擴展其經營的有償打撈業務,聯系某媒體記者及有關營銷平臺,經過策劃,組織黃易某等4人在西湖西泠橋等地拍攝了替“游客”有償打撈落水手機的視頻。目前,相關執法部門已介入調查,對其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將依法處理。
從有關部門的調查來看,涉事企業法定代表人深諳流量時代的生意經。為了博取更多關注,精心策劃了這起造假事件。通過“西湖”“游客手機落水”“一次性打撈費1500元、打撈人員月入過萬”等所謂關鍵詞,觸及輿論關注熱點,迅速形成廣泛傳播。
如此炒作為了什么?或許是為了營造打撈人員辛苦付出、勞有所得的形象,讓“高價打撈”具有更多的正當性,為后續此類營業提供有利的輿論環境。如果能激發網友好奇,搜索相關業務及企業,該公司也就更易浮出水面,以低廉的傳播成本獲得預期的企業推廣效果。如此,從流量到生意的轉化路徑鋪設而成,企業將坐收相應紅利。
只不過,此舉是以抹黑西湖乃至杭州旅游服務形象為代價,消費了公眾的情感,可謂損人利己。此事成也流量、敗也流量。由于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杭州有關部門迅速展開調查并查清事實,也將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人予以問責。這家企業不僅因事件敗露,讓之前所付出的營銷成本歸零,更將面臨系列責任的追究,而其品牌形象也將因此蕩然無存,生意合作伙伴、消費者和公眾,都會對企業法定代表人等人員的誠信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該企業行之不遠。
近年來,此類造假事件頻繁發生。隨著短視頻、直播等各類新興互聯網業態的興起,聚攏了海量用戶,也有人盯上了背后的收益。策劃一次事件,拍攝一個看上去很真的視頻,確實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高流量,其宣傳效果相比于傳統營銷方式更好,付出成本更低。這種以虛構方式制造新聞、獲取流量的做法,其負面性不容小覷,不僅助長了相關人員投機心態,更會讓劣質內容充斥平臺,對其他內容創作者形成反向示范,最終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虛假內容盛行的后果,為法律所不容,也會被公眾用腳投票。
“1500元撈手機”事件是對有關部門、短視頻平臺與公眾的警示。對于一經曝出造成較大影響的爆料,有關部門應迅速調查,還原真相,對涉嫌造假行為嚴肅處理。平臺則應根據網友舉報、有關部門查處情況等,及時對此類視頻內容加大監控力度,對查證存在問題的相關賬號予以封禁,不給造假者以利用流量變現的空間。公眾面對此類標題吸引眼球、內容夸大其詞的視頻,則要多一份冷靜,不要急于轉發,而是要獲取更多交叉信源后于取證,免得無意間成為助其傳播的推手。
流量本身沒有原罪,但試圖以違法方式獲取流量、流量變現的做法或許能盈利一時,卻無法維持長久。面對“1500元打撈手機”事件,其他企業及個人都應對公序良俗、法律監管有起碼的敬畏之心,不要以為造假之后就能全身而退。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法律是有利齒的,造假者終將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應有代價。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5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
頭條 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