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張爺爺今年84歲,兩年前,他發現自己總是莫名其妙出現頸部酸痛,同時四肢無力,拿不住東西,也無法握筆寫字,左手無力感尤其嚴重。甚至右腿麻木,有種行走拖曳感,踩地更猶如踩棉花。
80多歲的年紀突然四肢無力,莫不是中風了?抱著這樣的想法,家人將張爺爺送到了當地醫院神經內科就診,并選擇了藥物保守治療。只是,一番治療下去,病情并沒有見到明顯好轉,這疑似“中風”更是讓張爺爺苦不堪言。
一家人輾轉了好幾家醫院,始終搞不清楚病因是什么。“到底是不是中風?到底還能不能好轉?”帶著這樣的疑問,一家人走進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骨科(三)主任楊永竑主任醫師的診室。
楊永竑詳細了解病史后,認為這應該不是中風,但到底是什么病則需要進一步檢查才能明確。隨后他安排張爺爺做了頸椎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提示為頸椎多節段椎間盤突出,椎管明顯狹窄,伴部分頸部脊髓變性。
也就是說,張爺爺兩年來四肢無力,肢體麻木的癥狀,并不是中風,而是頸椎病!
楊永竑表示,椎間盤突出一旦壓迫到神經,便容易引起神經痛或感到手腳酸麻。一部分人一旦椎間盤突出的話,首先除了腰部的疼痛,其次椎間盤突出以后會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導致整個下肢胯還有腿甚至腳活動都不是很靈活,同時伴有疼痛的一些癥狀,從而影響我們的一個正常生活質量,有時候,某些癥狀還會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確定病因后,楊永竑團隊為張爺爺進行了頸椎后路單開門椎管減壓+椎板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術后兩天,張爺爺四肢肌力基本恢復,身體得到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楊永竑表示,椎間盤常因體重與各種動作承受極大的負荷,老化與壓力也會讓髓核所含的水分逐漸流失、失去彈性,很快就會變薄變形、脆弱不堪,最終還會導致身高萎縮。椎骨間失去緩沖與彈性,就會互相摩擦,取而代之的是長出骨刺,并誘發疼痛與肢體麻痹。若對椎間盤突出掉以輕心,不僅可能惡化,連握筆、扣紐扣這種日常行為都可能辦不到,甚至無法往前邁出腳步、影響行走功能。
因此,若是有以下集中種癥狀時,就要警覺可能是椎間盤突出惹的禍了:當頭部后仰或左右搖擺,肩膀手臂會突然感到一陣僵硬、酸麻疼痛;打噴嚏或咳嗽時,麻痛感會加劇;抬頭時,手臂有一股酸痛與疼痛。
【來源:每日商報】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8
頭條 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