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武陵山區(qū),滿山蒼翠,綠意盎然,山腳下的宜萬鐵路猶如一條長龍蜿蜒,崇山峻嶺間,一列列動車組穿山洞、越山谷呼嘯而過。這條承載國人百年夢想的鐵路因復雜的地質條件,歷時7年建成通車。為確保這條“鋼鐵蜀道”安全暢通,數不清的鐵路人在旅客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奉獻著。
【1】山路上的“蜘蛛俠”:開辟500多條巡山路
【資料圖】
2010年12月,全長377公里的宜萬鐵路建成通車,貫通了我國滬漢蓉客運大通道。宜萬線穿越地質條件復雜的武陵山脈,沿線喀斯特地形顯著,河谷深切,壁立千仞,全線橋梁、隧道占線路總長的74%,被業(yè)界稱為“鐵路橋隧博物館”。
地質條件的山體風化、修建鐵路時隧道口的巖石松動,極易引發(fā)落石坍塌狀況,而一旦有落石掉在鋼軌上或砸在運行的列車上,后果不堪設想。在隧道口上方,在鐵路沿線山體,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宜昌綜合維修段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夢·勞動美”最美職工魯朝忠和他的工友們,依靠一根安全繩,像“蜘蛛俠”般依附于山體,查看危石狀況,清除影響鐵路運輸安全的危險隱患。
魯朝忠在巡山。
為了不讓石頭掉下來,魯朝忠?guī)ьI隊員每個月都要沿著鐵路線跑,一座山一座山地巡查,為每一塊危石拍照、建檔,制訂整治方案。正所謂“望山跑死馬”,危石或懸在崖邊,或立在山尖,用望遠鏡能看到,但要走到它跟前,卻要翻過整座山。
巡山路上,魯朝忠通常走在最前面,手拿鐮刀、斧頭,不時砍去擋路的小樹、灌木。腳下的路僅能容下一雙腳,坡度大的地方做了巴掌大的腳窩,便于攀爬,實在陡峭危險的地方,只能借力安全繩或者路旁的樹樁,手腳并用。
山上危石以肉眼看不見的速度變化著,為了掌握危石的變化情況,魯朝忠采取“一拍、二插、三查”的辦法辨識危石裂縫發(fā)展程度,創(chuàng)新總結出 “錘、墊、錨、拉、封”排石“五部曲”,解除對鐵路安全的威脅。
山高林密,巡山時,他們經常會遇到毒蛇、馬蜂,他們經常走的一個區(qū)域是五步蛇自然保護區(qū),一個青工巡山時曾被毒蛇咬傷,及時救治,才沒有生命危險。山路崎嶇,彎多坡急,山路上還經常有石頭滾下來,讓人防不勝防。每次出車,司機必須集中注意力,耳聽八方、眼觀六路。
已確定的危石清除了,新的危石又會出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魯朝忠?guī)ьI隊友們多次翻越管內207座山頭,用鐮刀和斧頭在荒無人煙的大山深處開辟出了500多條巡山之路,翻山越嶺2萬多公里,穿壞了20多雙登山鞋,發(fā)現、建檔各類危石824處,成為知曉宜萬鐵路危石分布的“活地圖”。宜萬線路建成通車以來,從未發(fā)生一起落石事故。
【2】隧道里的“啄木鳥”:觀察不該出現在隧道內的石塊
宜昌綜合維修段恩施橋隧車間32歲的唐佳來到宜萬線已整整十年,十年間,他無數次在凌晨時分行走在暗深的隧道里,像“啄木鳥”一樣查找隧道、橋梁上的病害,提出整治建議,提高設備質量,服務運輸安全。
由于山體應力的作用,隧道內的結構容易發(fā)生變化,隧道內兩側墻壁、拱頂的混凝土容易開裂,尤其是拱頂,萬一有石塊掉在運行的列車上,后果嚴重。山體里暗河較多,隧道大面積滲水也危及行車安全。作為恩施橋隧車間檢控工區(qū)的工長,唐佳和工友們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加強巡查監(jiān)控,及時發(fā)現風險,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為了提前發(fā)現病害,預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唐佳翻閱相關書籍,了解各類病害成因,查閱宜萬線隧道施工設計,了解施工中的重點地段,對隧道內溶腔段、施工整治地段進行匯總,對重點設備重點橋隧進行標注,全面掌握設備基本情況。
每次巡查時,唐佳全神貫注,手電筒不停地掃向隧道的左邊、右邊、上部,一些常人不易發(fā)現水漬、一些不該出現在隧道內的石塊,都對應著隧道滲水、掉塊等問題,他都能及時發(fā)現。在不斷地摸索實踐中,他的業(yè)務水平進步很快,對病害處所通過遠觀、近查、尺量、筆算等方式,判定病害程度,并提出整治建議,為消除病害提供更加翔實的科學依據。
每個月,他們要檢查23座高風險隧道和1座特殊結構橋,每一座隧道、橋梁的內部結構狀況和外部地理環(huán)境,他都了如指掌。工作十年來,估算下來,他共走過了近兩萬公里,接近紅軍長征路,發(fā)現隧道拱頂滲水、隧道襯砌開裂、掉塊等影響行車安全的重點病害70多處,多次受到局、段嘉獎。
唐佳來自湖南株洲,十年間,他早已宜萬線當作自己第二個家,在恩施成家立業(yè),購房置業(yè),他說:我的職業(yè)生涯,全部屬于宜萬線。
【3】防洪點上的“守石哥”:全天候掌握危石狀況
大山里,隧道邊,危石下,一間藍白相間的板房藏在漫山青翠之中。宜萬鐵路1204公里處榔坪1號隧道出口,正上方有一塊體積較大的危石,構成安全隱患,這里也是武漢局集團公司管內唯一的一處一級防洪重點地段,需要24小時有人值守。
4月中旬入汛之前,宜昌綜合維修段恩施橋隧車間恩施巡山工區(qū)的青工涂宸浩走進深山,成為一名“守石哥”。他和另一名同事每天中午12點換班,全天候掌握危石狀況,一旦發(fā)現有石塊掉落到鐵路上,或發(fā)生山體滑坡,他們就會立即按下短路閘刀,讓信號顯示紅燈,讓列車停在危險區(qū)域之外。
每天9時、16時,涂宸浩必須上山巡查,沿著巡查路線,在5個觀測點,觀察山體危石情況。沿著曲折、陡峭的臺階,涂宸浩向上攀爬著,不時駐足,用望遠鏡認真仔細觀察,半個多小時后,原路返回到看守棚。
宜萬鐵路沿線一級防洪點。
在看守棚里,涂宸浩觀察著電腦顯示屏上的監(jiān)控情況,4塊電腦顯示屏上,安設在危石旁的監(jiān)控儀器把危石情況投放上去,危石一動不動,只有微風吹拂的樹葉在輕輕搖曳。列車到達防洪點之前,司機便會通過聯(lián)控電話與值守人員聯(lián)系,確認安全后,駕駛列車安全駛過防洪點。
上山巡查、視頻盯控、車機聯(lián)控......涂宸浩不停地忙碌著。也只有不停地忙碌,才能消減孤獨和寂寞。兩人換班,碰面的機會很少,生性愛熱鬧的涂宸浩在這大山里沒人說話,更沒有娛樂,休息時看手機時間長了也無聊,每次進山,他便會帶幾本書上山,還要背上一周的食材。
為更加有效地防范落石掉落到鐵軌上,鐵路部門將采取相關措施化解風險。“在這里看守一天,我就會盡一天的責任。”涂宸浩站在防洪點前說。
說話間,一趟動車飛馳而過,幾秒鐘的時間便駛入隧道,車上的人根本看不到鐵路旁有這樣一個小小的看守點。
九派新聞記者 馬婕盈 通訊員 聞子豪
【爆料】請聯(lián)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
頭條 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