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爬6樓中途要休息兩次,年紀大了,腿腳沒力,買了重東西,就更別提了。”
“4月11日,80歲的邱榮芬老人剛從樓下散步回家,刷卡、進梯、上樓、入戶,整個過程不足20秒,“現在裝了電梯,不僅可以一鍵上下樓,進門還要刷卡驗證身份,方便又安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金苑小區
“
邱榮芬家住常青花園第四社區,轄區房屋大多建成20年以上,2013年第一部電梯在此落地建成,四社區成了全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最早的社區之一。
近幾年,隨著居民加裝電梯強烈呼聲,社區發動居民共同參與,形成“大家事、大家辦”氛圍,這里成了東西湖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最多社區。目前,金苑小區、新康苑小區共37部加裝電梯投入使用,覆蓋接近50%單元,正在施工的6部電梯年內可望投用。
金苑小區已投入使用電梯
“要解決居民‘上上下下’的困擾,關鍵是站在低層住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四社區書記彭明恒介紹,社區依托議事協商會,搭建“有事好商量,商量出好事”的溝通機制,邀請專業人士針對低層住戶提出采光、通風、噪聲等問題進行解釋說明,同時調整各種設計方案,讓低層居民也不吃虧。
“最終,每層新搭建一個鋼結構平臺、電梯直接入戶的平層安裝方案得到了低層住戶的支持。”彭明恒說,平層安裝對使用輪椅和行動不便的居民更加“友好”,每戶增加3平方米左右的使用面積,化解了加裝電梯的鄰里矛盾。
金苑小區正在加裝電梯
記者了解到,加裝一部電梯60萬元左右,以金苑小區來算,基本是一戶兩層的疊戶,一樓是架空層,也就是2層、4層、6層共6戶人家分攤一個單元電梯費。如何分攤?這又成了一個難題。
“高手自在民間,居民們能‘謀’會‘算’。”彭明恒說,借鑒民間智慧,結合小區實際,再一次議事會上,居民們商議提出“2層出5萬、4層出10萬,6層出15萬”分攤方式,即垂直安裝部分按樓層比例計算,后期維修服務費用大家均攤,這一套階梯型計法得到居民的青睞和支持。
社區工作人員、黨員代表、業委會和物業人員正在電梯施工現場協商
“過程是非常不易的,還是會有小部分居民們不支持。”彭明恒告訴記者,為此,社區專門成立三支矛盾調解隊,發揮黨員“1”帶頭作用,聯合樓棟長、居民骨干、業委會和志愿者“N”個的力量,形成“1+N”模式,負責電梯改造過程中收集居民訴求、化解矛盾糾紛、資金費用收繳、施工現場監管等工作。目前,累計開展調解工作30余次,協助調解120余人次。
邱榮芬老人正在與上門探望社區工作人員告別
黨員邱榮芬就是2017年本棟加梯的牽頭人,隨后也幫助協調其他單元加裝電梯,“沒想到80歲人還能發揮作用,現在30多部電梯豎起來,感受到了從社區旁觀者到參與者,體會到主人翁的地位呢!”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6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5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
頭條 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