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福建頻道報道,記者從福建省長汀縣委宣傳部獲悉,長汀籍老紅軍、開國少將、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涂通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4月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109歲。
(資料圖)
開國少將涂通今。
涂通今,1914年9月出生于福建長汀,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5月離休,副兵團職。
涂通今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湘江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等,曾先后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等。他于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8年涂通今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革命戰爭年代,涂通今歷任軍醫、衛生所長、醫務主任、衛生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涂通今擔任中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兼華中醫學院院長,1951年被派往蘇聯學習獲醫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后,涂通今曾任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校長,總后勤部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等職。
救護前方歸來的英勇將士
“打土豪分田地”“用革命武裝粉碎反革命武裝”……1929年10月,紅四軍二次入閩路過福建省長汀縣涂坊鄉時,15歲的年輕農民涂通今擠進人群,第一次聆聽了毛澤東關于革命的一場演講。演講時間不長,卻激起了他想當紅軍的初心。
毛澤東的演講,讓背誦過孫中山遺囑、盼著“耕者有其田”的涂通今,看到了美好的革命愿景。在閩西蘇區“擴紅”運動的號召下,1932年,涂通今報名參軍。
從軍之初,血氣方剛的涂通今要求上前線,扛槍打仗。沒想到,上級派他去醫院報到,分配他學習看護,救治傷員。進入醫院第二天,院長出了一道“為什么要當看護”的考題。涂通今盯著試卷,猛然間想起醫院大門上的一副對聯:“為救護前方歸來的英勇將士,為培養無產階級的醫學人才”。憑著對醫護工作最樸素的理解,他把這句話一字不落地寫下來,沒想到竟得了最高分。
接下來的專業培訓中,無論是專業理論還是臨床技術課,涂通今都獲得優異成績。“當時的看護,主要工作就是照顧傷員,喂飯、換藥、端屎端尿……”涂通今曾提起他第一次給重傷員換藥時的情景,“看到傷員傷口裂開、流出大量膿血并混有碎骨片,我都不敢正視,但想到這是他們在戰斗中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證明,我發自內心地敬佩,告訴自己要加倍努力學好看護、弄通醫術,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很快,涂通今被選送到紅軍衛生學校接受正規醫學教育,并在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9月,紅九軍團從長汀縣開始長征。血戰湘江時,涂通今已是軍團兵站醫院的醫務科長。炮火中,他把藥箱頂在頭上,蹚著齊胸的江水到達對岸。
1934年11 月9 日,紅九軍團在湖南汝城遇到惡戰,許多戰士因受傷來不及撤離,流落在戰場上。涂通今遵照“不丟掉一個傷員”的宗旨全力救治,當他處理停當后,主力部隊早已不知去向了。他便和十幾個傷病員組成了一支孤軍,冒著槍林彈雨拼命向前趕,終于在第三天趕上了大部隊。
長征路上,涂通今拼盡全力救護傷員,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用門板搭手術臺,把被子撕成條當繃帶,舉著油燈照明……盡管他們全力救治,但受醫療技術和設備所限,許多本可得救的戰友失去了生命。
涂通今的兒子涂西華說:“他見過太多的生死,卻還是很難冷靜面對死亡,那些因傷情過重、無法救治而倒在他懷里的戰友,一直是他心里的坎。”
年近不惑赴再赴國外留學,填補國內醫學空白
1951年,國家百廢待興,國家決定調200 名學員前往蘇聯學習,其中醫學30 名,每人攻讀一個專業。組織安排時任中南軍區衛生部副部長的涂通今赴蘇聯留學,主攻神經外科。
年近不惑的他,神經外科對他卻是一個全新的專業領域。臨行前,上級領導語重心長地對涂通今說:“神經外科在我國是缺門學科,中央非常重視啊。希望你早日學成回國,為國家填補這一空白。”
1951年9月,涂通今走進了莫斯科布爾科登神經外科研究所,當大家得知他是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時,全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在蘇聯求學期間,涂通今不厭其煩地接觸病人、詢問病史,學習蘇聯各民族語言和醫學術語;為完成一份精準的病歷,他常常反復修改、數易草稿……一年后,他跟上了課程進度,俄語也說得非常流利。
“你可不可以做小腦腦電圖方面的研究?”第二學年,導師提前為這位優秀的學生考慮論文題目。“小腦腦電圖目前在臨床應用上不普及。我的主攻方向應該是神經外科復雜手術,祖國人民還在等著我……”涂通今十分堅持。
1955年7月,涂通今的學位論文答辯在蘇聯醫學科學院學位委員會上全票通過,被授予醫學副博士學位。
涂通今曾說:“我一生可以說經歷了兩次長征,一次是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各種艱難險阻考驗;另一次是圓滿完成祖國交給的留蘇學醫任務,走出了向文化進軍向科學進軍的長征。”
把一生的醫學經驗寫進書里,成為神經外科的開拓者
1956年,涂通今學成回到祖國。1957年,他被任命為原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創建全國神經外科訓練中心。兩個月后,全軍第一個神經外科在原第四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成立。兼任教研室主任的涂通今滿懷熱情,親自編寫教案,直接參與神經外科臨床、干部培訓和科研實踐活動:每周一次的大查房他一定參加;每周一臺疑難手術由他主刀;每一位手術患者的體征他親自復核……
不久后,涂通今主刀的我國第一例小腦橋腦角膽脂瘤手術成功,繼而切除晚期聽神經瘤手術也獲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亦屬全國首創。涂通今帶領團隊大膽創新,使顱腦外科的接診檢查和手術準備時間大幅縮短。
在原第四軍醫大學工作的近20年間,涂通今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神經外科骨干。1985年他從原軍事醫學科學院離休時,已經有一批又一批的神經外科骨干從這里走向全國,為后來我國神經外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人們贊譽他是“奉獻育新人,桃李布三軍”。
周恩來總理曾贊揚涂通今,稱他是我們國家的紅軍博士,是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范。
離休后,涂通今表示“我要把我的經驗全部寫進書里,傳給后人,讓他們少走彎路。”此后,涂通今潛心著書立說,相繼撰寫編譯了10余本醫學書籍。
涂通今曾說過,他參加革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過上好日子。他常說,自己的一生過得很充實,有生之年都貢獻給祖國和軍隊的醫療事業。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5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
頭條 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