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四月正是春播備耕最忙的時候,黑龍江省蘭西縣遠大鎮奮斗村村民趙永強卻準備出門打工。家里的80畝地,他已經全托管出去了。
一天晌午,趙永強火急火燎地走進村委會,要找村黨總支書記李傳民。看他喘著粗氣、滿頭大汗進來,李傳民一怔:“永強,出啥事了?”
“沒事,給你送面錦旗!”說著,趙永強從手提袋里拿出一面大紅錦旗,展開放在桌子上。錦旗上有兩排明晃晃的金色大字:土地托管省心省力增產、農民外出務工發家致富。
“行啊,老趙,這詞挺硬啊。”李傳民笑著說。
“沒啥文化,也不會文縐縐的詞,說的都是大實話。”趙永強撓撓頭。
家里供著個大學生,趙永強和愛人常年在外務工,地也顧不過來,只能流轉出去,一次性流轉款不到2萬塊。“好地一畝300多塊錢,地勢低洼的賴地就200多塊錢。”趙永強說。
前年回家過年時,趙永強聽說村里正在搞土地的農業生產托管,省心還能掙錢。“花錢雇人代種,能給好好種嗎?虧了咋辦?”趙永強覺得有點不靠譜兒。去年回來,他看鄰里親戚托管的人越來越多,就細打聽了下:“規模種植、大機械作業,成本低、產量高,最主要的是中間有政府監管,不擔心種不好和卷錢跑路。”他決定先托管50多畝地試試看,合同簽完,就和媳婦出去打工了。
畝產1200多斤,秋天糧食收獲后直接給拉到家,賣糧時玉米市價一斤9毛錢,刨除托管費,最后比流轉土地多掙了3萬多塊錢。“除了糧食增產掙的錢,還有國家給種植戶的補貼,將近一萬塊呢。”趙永強掰著手指頭一筆一筆算賬。
“土地托管,農民離鄉有收益。”對于農業生產托管的好處,李傳民說。他辦公室的桌子上,放著一大摞今年新簽的合同。
“我家一親戚自己種地,操心費力不說,畝產才不到1000斤。”趙永強接過話茬,雖不常在村里,但走親戚嘮嗑時聽說村干部為這沒少操心,他思來想去,出門打工前,得來感謝下。
看到錦旗上還特意寫了自己的名字,李傳民有點不好意思:“你別感謝我,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如何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作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蘭西縣不斷豐富農業社會化服務內容,形成了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服務體系。2022年蘭西縣托管面積達120萬畝,其中全程托管服務面積達80萬畝,服務小農戶1.4萬戶。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27日 10版)
【來源:光明日報】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