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徐東坡 代娟
4月中旬,在豫北太行山腳下的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一排排玻璃溫室大棚鱗次櫛比。大棚內,果蔬旺盛生長,鮮花競相爭艷,村民們正在澆水、松土。村里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
但在十幾年前,這還是一個吃水都困難、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級貧困村。裴寨村的變遷,見證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的奮斗青春。
當年,因為缺水,裴寨村民出門可以不鎖屋門,但是自家水窖的蓋子一定會鎖牢。
裴寨要脫貧,產業要發展,沒水不成。2005年,在外創業并頗有成就,當年35歲的裴春亮當選裴寨村村委會主任。為解決水難題,他出資打深水井,又帶領鄉親們建設提水灌溉工程,讓裴寨村的土地實現了自流灌溉。2013年,建成蓄水量80萬立方米的裴寨攔洪蓄水水庫,徹底解決了缺水難題,為擴大蔬菜花卉種植基地、打造生態農業和特色景觀旅游業打下了基礎。
“我們與天斗、與地斗、與水斗,改寫了世世代代望天收的歷史。”回憶起奮斗歷程,裴春亮感慨萬分。
而今,裴寨村已發展750余座鋼架地溫大棚和玻璃溫室大棚,350多戶村民從事優質蔬菜和鮮花等高效農業種植。村民們還開展水產養殖、林果等多元化經營,參與特色旅游商品生產銷售,走出了“旅游+民俗+特產”綜合發展之路。
記者來到村里的電商產業園,看到幾名村民正忙著給酸辣粉和小面訂單打包,然后送到門口的郵政快遞車上。2016年,裴寨村啟動了跨境電商項目,立足本地紅薯產業優勢,力推傳統純手工紅薯粉條,并舉辦了“太行首屆紅薯粉條文化節”,一周時間就銷售5萬多公斤。
目前,規劃占地2000畝的裴寨鄉村振興產業園正緊張施工,一期重點發展薯品產業,將打造紅薯從育苗、種植、采收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
“鄉村振興時代好,我回家鄉來報到。”近年來,全省各級團組織通過開展“春雁行動”,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激勵青年返鄉創業站上“新風口”,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揮灑青春、成就事業。
今年37歲的莫小雷大學畢業后,在杭州做了5年電子商務。他被裴春亮的事跡觸動,毅然返鄉發展電商,兩年多來把當地特色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地區。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銷售額仍突破了千萬元。
“鄉村需要年輕人,也能成就年輕人。我將帶動和支持更多年輕人回鄉發展,干出一番事業。”裴春亮說。
【來源:河南日報】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4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2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