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4月21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道 日前,紫金礦業衷水平博士榮獲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提名獎;此前,在第六屆“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中,位于上杭的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以總分第一榮獲全國企業組一等獎,創我省歷史最好成績;在科技部舉辦的首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領域賽)中,德爾科技“超凈高純半導體濕電子化學品材料項目”榮獲優勝獎,晉級全國總決賽……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上杭縣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以人才助推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上杭縣緊緊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創新鏈,探索“資本·產業·人才”深度融合,努力讓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實現產才融合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
以事業和服務留人
近日,記者走進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只見德爾新材料研究院已初具雛形。“設備已陸續進場,將成為公司人才培養、工藝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究的主陣地。”公司技術總監楊瑞甫介紹。
位于上杭蛟洋工業園區的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6月的年輕企業,專注于半導體高純試劑、含氟電子氣體及多系列含氟新材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楊瑞甫是我省高層次B類人才,從江蘇來到閩西山城,他坦言,事業發展是他的首要考慮。“上杭將新材料作為主導產業,從園區建設到產業發展,都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這讓企業和產業都受益巨大,讓我們感受到了干事創業的好環境和求賢若渴的好氛圍。”楊瑞甫說。
2017年,從事新材料領域工作數十年的楊瑞甫帶領研發團隊來到德爾科技,并迅速開始產品研發,團隊研發的六氟磷酸鋰于2019年正式投產,很快就供不應求。“通過技改,今年3月底我們把產能從1000噸提高到3000噸,目標銷售額8億元。”楊瑞甫告訴記者。
新材料是上杭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上杭新材料產業迅速實現了近兩百億元目標,這一切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作為閩西山城,上杭地理位置存在天然劣勢,2017年以來,上杭從縣本級財政預算中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人才資源開發,這樣的政策力度在全省縣級城市中也比較少見。
“單憑政策待遇引人還不夠。”上杭縣委人才辦主任黎克森說,相比扎根閩西,“孔雀們”還是更愿意東南飛。
如何破題?上杭將人才鏈與全縣產業鏈、科技鏈相融合,一方面研究制定頂尖人才服務保障、企業引才等一攬子政策。另一方面,把重點放在支持企業和產業發展上,構建“1+N”政策體系,出臺《上杭縣新材料產業引進緊缺專業高校畢業生支持辦法(試行)》等普惠性政策,制定《上杭縣瞪羚企業認定及引進培育辦法(試行)》,為企業和產業發展助力護航,打造干事創業的好平臺、好環境。
政策留人、服務留人,更要事業留人。像楊瑞甫一樣,另一位技術總監張奎專注于產業鏈上的含氟氣體,也是我省高層次B類人才。他到過四川、江蘇、江西等多地,最終帶領團隊選擇了上杭。“每位引進的人才都有縣處級領導專門聯系,我們有什么困難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反饋,這樣的保姆式服務為我們干事創業掃清了許多障礙。”張奎說。
以“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如今,德爾科技業務已細分為五大板塊,擁有五個技術團隊。2021年,德爾科技公司業績取得爆發式增長:集團產值約13億元,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316%;公司9個特種電子氣體產品列入工信部《2021年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電子級三氟化氯等多個半導體高端制程“卡脖子”材料成功量產,產品質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半導體關鍵材料領域空白。
創新引才模式
記者日前走進上杭紫金佳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只見10多名女工正在無塵車間忙碌著。“公司生產一線工人僅20多名,去年銷售額達2.9億元。”紫金佳博辦公室主任鄭華貴介紹。
金銅產業是上杭核心主導產業,產值超千億元。當地發揮產業集團和國資優勢,引進紫金佳博,同時引進2名福建省高層次B類人才。2021年該公司團隊研發的“IC及IED封裝通用鍵合金絲”項目獲得科技部驗收,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
引鳳來棲,也引巢入駐。這是上杭縣創新方式吸引人才,助推金銅產業、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上杭探索“資本·產業·人才”融合發展新模式,通過設立產業基金,吸引有技術成果的團隊或初創型企業投資興業創業。
2019年,上杭引進武岳峰資本,成立第一批5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金,投資了多家企業,落地福建魯信新材料年產6000噸高端銅合金粉末等3個生產項目,吸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00多名。
既引才,也育才。上杭深化“產學研”,與中科院、南京大學、中科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簽訂人才工作協議,舉辦初創企業家經營管理、產業發展前景與轉型升級機遇等培訓班,承接高校創新要素溢出,推動全縣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各類產學研平臺10家,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上杭縣積極營造良好環境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在黃金地段改建人才之家;安排人才子女就讀城區小學、公辦幼兒園;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93%的服務事項網上可辦……隨著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營商環境更加優越,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到上杭施展才華。
據統計,去年,上杭共發放人才開發專項經費1260余萬元。截至今年3月,上杭共有國家重大計劃人才6人,全市占比60%,省ABC類人才127人,其中A類3人、B類99人、C類25人。廣大人才為上杭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上杭連續六年獲評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并入選“2021年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百佳縣市”。(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通訊員 林斯乾 李沛華)
【來源:福建日報】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1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