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當作家攜友人同行,當文學與日常碰撞,山水草木萬物皆可親,煙火人間俱是好顏色。4月21日,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第二季溫暖回歸。
這一季,紀錄片導演王圣志團隊仍然延續上一季的敘事風格,從朋友的拜訪切入,文學家敞開精神世界,兩人一同在與文學家創作發生密切聯系的地方游弋,在現實生活與文學作品之間來回穿梭。王圣志說:“他們就在人間朗讀,就在人間漫游,只要走出門走出書房,他們必然有邂逅。”
《文學的日常》第二季有六位文學家和他們的朋友現身:劉亮程與洪啟、于堅與虎良燦、李修文與韓松落、雙雪濤與史航、李洱與張清華、陳彥與陳小朵,他們行走于曠野、戈壁、胡同、城中村。第二季打開了層次更豐富的生活樣貌,呈現了廣袤豐美的風土民情,直面現代生活的困境,重新發現中國人的生活美學。
“第三代詩歌”代表性人物于堅在談起片名《文學的日常》時說:“文學并不僅是書架上的那些書本,它是生活本身。”他站在云南建水的天緣橋上說:“每天勞動人走過去,他看見這個橋,他內心就有一種被保護的那種感覺,因為它代表的是永恒,從過去到今天,這是可以穿越時間的。”
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的劉亮程,喜歡開著車在雞鳴的村莊里走,看七月的麥子從地頭連到天邊,一片金黃,躺在草地上與羊群問答,聽蟲聲喁喁、風聲鼓掌。李修文在西北荒地的杏林與摘苦菜的大姐交談,過后感慨說:“生活暴露給寫作,寫作暴露給生活。”
史航回顧與雙雪濤在什剎海的冰場上瘋狂駕駛雪橇時說:“《文學的日常》不是塑造某一種高大上,而是解構所有的高大上的同時,讓你知道什么是有趣的真善美。”雙雪濤到胡同里和下崗工人聊天,尋找靈感,一來一往,談笑風生,史航感嘆:“他創作世界的一個基石,叫平等。”
陳彥帶陳小朵逛西安的第一站是西八里村,一個城中村,那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其中的許多居民已成為陳彥的老友。陳彥說:“有個話題叫‘同情底層’,你有什么資格說這話?人家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尊嚴,你憑什么說這話?”
文學感人至深的力量,植根于生活的厚土,來源于對個體生命的尊重。《文學的日常》第二季由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和優酷視頻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郭韶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