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黎平縣高度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弘揚利用,以中國傳統村落為平臺,以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為抓手,依托豐富的侗族文化資源優勢,大力推動民族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十三五”以來,黎平縣民族文化旅游累計接待游客688.4萬人次,年均增長15.28%;累計綜合收入64.86億元,年均增長25.21%。
保護傳承民族文化,夯實文旅融合基礎。舉辦侗族大歌傳承保護發展論壇,整理出版《金漢烈美》《百節之鄉——黎平》等侗族文化系列叢書,為民族文化傳承發展奠定基礎;加強民族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完成第二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2個、展示館2個、傳承基地3個、傳習所4個;加強民族文化人才培育,完成第六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第四批(184人)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實施靛染、非遺文化知識培訓3次136人次;加強民族文化進校園傳承活動,在肇興小學、肇興中學、巖洞小學、巖洞中學開展侗族大歌等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完成肇興中學校園傳習所軟件建設。
加快傳統村落建設,促進文旅融合升級。打造黃崗、四寨、堂安等3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項目建設,完善傳統村落集聚規劃,形成以肇興村、堂安村、黃崗村、四寨村為重點,輻射紀堂、上地坪、銅關、述洞等傳統村落集群;實施了黃崗村省級旅游示范村生態廊道可持續發展項目;加快民宿發展,近年來新增民宿313家,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
強化民俗節慶培育,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深入挖掘整理民族傳統節日,打造“百節之鄉”旅游文化IP。組織實施侗族大歌生態保護試驗區項目,舉辦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賽。積極承辦“歡樂過大年·喜迎冬奧會”2022年全國鄉村“村晚”暨貴州云匠村晚活動;培育了四寨摔跤節、廈格泥人節等一批影響力較大的節慶品牌;集中力量打造節慶IP,推動民族節慶市場化、品牌化,形成了“中國侗年”“肇興谷雨節”“黃崗喊天節”等一批旅游文化IP。2021年,共接待游客12.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840萬元,同比增長68.57%。
助推非遺技藝傳承,實現文旅融合開花。目前,黎平縣專利產品申報7項,商標注冊23個。文創產品生產企業102家,其中:服飾制作58家,木構制作12家,竹編工藝制作6家,雕刻(塑)6家,銀飾制作12家、食品加工8家。加大民族文化創意企業培育,扶持侗品源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彥婷手工刺繡坊、定八民族服飾手工刺繡公司等一批侗族傳統手工藝生產企業,開發生產侗族靛染、侗族刺繡、侗族服飾等旅游商品,采取“合作社+訂單”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暢通銷售渠道。目前,侗品源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全縣26個鄉鎮(街道)建立了40多個生產基地,帶動織娘、染娘、繡娘2000余人加入合作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來源: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_民宗動態】
頭條 22-04-07
頭條 22-04-07
頭條 22-04-07
頭條 22-04-07
頭條 22-04-07
頭條 22-04-07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6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