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在位于洛陽農林科學院的國家牡丹芍藥種質資源庫,對著一株“御衣黃”牡丹,掃描其種質資源譜二維碼,花態、花期、株型、葉型、成花率等信息在手機上一覽無余,基因數據一欄顯示“測序編號—491”。
“數字代表牡丹品種的基因測序編號,這是我們委托深圳華大基因做的基因測序。在我們的種質資源庫中,擁有這種獨特‘身份’的共有400多個品種。”洛陽農林科學院牡丹研究所所長王占營介紹。
2014年12月,洛陽市政府與深圳華大基因簽署協議,共同開展洛陽牡丹基因組學研究;2017年9月共同發布協作攻關成果,宣布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牡丹基因組。這也使得洛陽成為牡丹資源類型最全、品種數量最多、布局最規范的國家牡丹芍藥種質資源保護和繁育中心。
“種質資源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洛陽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改秀介紹,依托國家牡丹芍藥種質資源庫,洛陽農林科學院先后收集國內外牡丹品種1128個、芍藥品種297個。在此基礎上,利用云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對每一個品種資源數據關聯性進行整理,把每個牡丹品種的DNA指紋圖譜形成二維碼,利用智能標簽分類技術,初步建起全國首家牡丹數字博物館。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牡丹基因數據和冬季植株特征,進一步完善牡丹數字博物館,使牡丹的資源更加數字化和智能化,既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四季‘云’賞洛陽牡丹,又為牡丹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王占營說。(記者 田宜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范坤鵬 吉小平)
【來源:河南日報】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5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