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4月3日電 題:“人的最后一程總得有人送” 一位資深“入殮師”的心語
新華社記者胡偉杰、馬莎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干這個行業,我也沒有具體的答案。”
方宏明在殯葬服務行業從事“入殮師”已有18年。這個讓旁人避之不及的職業,他卻一直堅守著。從24歲到42歲,他見識了許多人一輩子也見不到的震撼場景,也看到過許多溫情脈脈的畫面。
天剛蒙蒙亮,方宏明就來到單位。他是蘭州市殯儀館接殯崗的負責人,日常負責遺體接待、整形及冷庫管理,也就是俗稱的“入殮師”。這個崗位全年無休,方宏明和他的幾位同事輪流倒班,一班崗至少要接待數十位逝者的遺體。
清潔、剪發、上妝……看著逝者生前的照片,方宏明調好顏料,小心翼翼地為每位逝者整容,讓他們能夠以最體面的樣子告別人生。
圖為方宏明正在調制顏料。新華社記者馬莎 攝
在他的工作臺上,放著幾樣最平常不過的工具:刮胡刀、理發器、毛刷、酒精、調色盤等。對于一些因意外事故而亡的逝者,也就是被稱為“特尸”的遺體,方宏明要先包扎、縫合、填充,再進行上妝、清潔。這種工作量很大,一干就是五六個小時。
有一次,方宏明接待了一位不幸落入工地上的水泥攪拌機身亡的逝者。遺體周遭包裹著大量混凝土塊,已面目全非。
看著圍在殯儀館門口悲痛的家屬,方宏明默默走進遺體整形沐浴間。他和同事們彎下腰,拿著小鑿子一點點敲掉遺體上的混凝土塊。他們很仔細,也很小心。如果力道過重、速度過快,不僅不能清理遺體,還可能將遺體破壞。忍受著感官的強烈沖擊,他們整整干了3天,最后縫合包扎,上妝整形。當逝者遺體與家屬見面的那一刻,人們泣不成聲,有的家屬甚至當場給方宏明跪下:“謝謝你們能讓他體面地走!”
圖為方宏明在遺體整形沐浴間工作。新華社記者馬莎 攝
長期從事殯儀工作的人,大多不善言辭。“我已不記得整理過多少具遺體了。”方宏明談起從事這項職業的代價,也總是幾句話帶過。
“以前也遭受過不少白眼、歧視,甚至家人也不支持。”方宏明說。但他堅信,“入殮師”是一個溫暖善良的工作,每位逝者在火化前的最后一刻都應享受基本的尊嚴和體面。“給生者以安慰,給逝者以尊嚴”是行業從業者們都熟知的規矩。
圖為方宏明與同事正在值班。新華社記者馬莎 攝
由于職業特殊,極少有年輕人愿意從事這項工作。方宏明團隊里都是35歲以上的中年人,大家都多年從事遺體整容工作。
“無論逝者以前經歷過什么,我們都盡全力讓他以安詳的面容離世。”方宏明說。
“我想,人的最后一程總得有人送吧。”他說,希望人們能正視這份職業,希望年輕人能加入進來。
【來源:新華社】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4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3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