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 3月7日,為助力武漢馬拉松、辦好零碳運動會,省生態環境廳、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和江夏礦苑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倡議,在江夏區靈山景區共同開展共植碳中和林暨低碳健步行活動。
(相關資料圖)
種下一片“漢馬林”。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植樹活動現場,武漢馬拉松組委會代表參與植樹,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漢馬林”揭牌。據了解,本屆武漢馬拉松,將辦成一場綠色低碳的“綠馬”。本次種植的“漢馬林”,其實也屬于碳中和林,它是為了對“漢馬”賽事所產生的一部分碳排放量,進行持續的、長期的碳中和。
漢馬體育管理有限公司對外合作部總監李昊介紹,“漢馬”踐行綠色低碳辦會理念,從源頭上采取多種減碳舉措。包括:在交通方面,使用新能源車;賽事各種物料,使用環保材料;鼓勵跑友使用可循環物料包;賽事合作伙伴也推出多個綠色低碳項目,引導大家積極參與綠色低碳“漢馬”。
“漢馬”跑友參與共植碳中和林,低碳健步行活動。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市生態環境博士服務團邱培培博士介紹,碳中和林作為一種新型環保形式,已成為國際大會和體育賽事所采用的碳減排國際慣例。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期,在北京市建設38萬畝造林綠化、在張家口市建設50萬畝生態水源保護林,使北京冬奧會成為首個真正實現碳中和的奧運賽事。杭州亞運會提出了“零碳辦賽”理念,將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去年,廈門馬拉松賽,賽事規模為28000人,比賽過程產生的1220噸碳排放,通過跨區域農業碳匯交易方式予以抵消。這一數據已被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確認,并發放碳中和證書。
邱培培說,因參與人數、比賽路線、交通方式、參賽者住宿和餐飲等多因疊加,目前難以準確推算“漢馬”參與人員的人均碳排放量。一般來說,種植一棵樹每年固碳4-18千克,在20年(計入期)里可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0-360千克。
“我們今天種植的170棵紅葉碧桃、20年計入期內可固碳13.6-61.2噸?!鼻衽嗯喔嬖V記者,如果借鑒“廈馬”的相關數據,“漢馬”的人均碳排放量也用44千克來計算,那么,這片“漢馬林”可中和300-1390名“漢馬”參與者的碳排放量。如果趁著今年的植樹節,種植更多的“漢馬林”,再加上低碳出行、低碳辦公、低碳飲食、低碳穿著等措施,那么,今年的“漢馬”就能辦成“零碳馬拉松”。
(長江日報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胡喜珍 于海濤 劉雅進)
【編輯:張靖】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8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