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國祥
近日網傳廣西一相親角,一男子以自己月薪三千尋覓月薪八千女為偶。現場有大媽氣得直吐糟,說他不是真心來相親的。也有人稱該男子真棒,并樹起大拇指。
媒體稱這種求偶為“反向相親”,說明在中國社會擇偶方式的主流,仍然是“男子下娶”“女子上嫁”。在中國主張男女平等至少幾十年之后,這仍然是難以改變的婚戀觀念與習俗。“為什么只允許女的提要求而不允許男的提要求?”男子以男女平等為由,對女方月收入提出遠高于自己月收入的要求,著實離經叛道,難怪當場有大媽說他是癡心妄想。
圖源@新聞晨報
華人構成了主體社會的新加坡,曾試圖改變“男子下娶”的婚戀習俗,并以政府力量推動“男性大學畢業生不應該愚昧地堅持選擇教育程度和天資較低的女性,而應該娶教育程度相同的妻子”,并給予生育了三個孩子的大學畢業母親享有種種優先權。結果引起一場軒然大波,收效甚微。
以國家之名,以對未來負責為由移風易俗尚且不易,這一名廣西男子竟站在個人立場上,力圖撼動“男子下娶”,他不是“平娶”而是“上娶”。照他的說法,“我可以洗衣做飯做家務。”哪怕你舉起拳頭作出“男人主內”的莊嚴承諾,關鍵是男人的這種追求與堅持,在現階段能不能得到另一半和家庭及社會的認可?對方不認可,你就是能上九天攬月也白搭。
在中國歷史中,“反向相親”確實不多見,但也不乏經典。《西廂記》的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雖然是文學作品,但也來源于生活現實。成就這種姻緣的關鍵因素,無一不是男性的出眾才華、奮斗精神和優秀品質,而決不是他們的所謂癡情與無厘頭的上娶意向。
當代男女青年能夠大膽到公開場合去相親,這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但不要忘了,相親者表達愿望和意向,實際上是展示自己的婚戀價值觀,是傳遞一種生活態度。那種對對方要求甚高,不怎么掩飾坐享其成的企圖,又絲毫難覓作為一個男性的責任和擔當,不能給對方一種美好生活的憧景,這又是哪門子平等呢?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