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3月2日訊(記者楊帆 通訊員任銀發)“手不要抬那么高,胳膊會把臉擋住,對,注意面部表情。”3月2日上午10時30分,在漢陽區老年大學3樓舞蹈教室,58歲的杜春仙已經開始了第二節舞蹈課的教學。
白血病、胃癌,這位面容清瘦的舞蹈老師兩度患癌癥,卻沒有向命運低頭,依然舞步不停。她不僅招收患有癌癥的病友,每周在老年大學上課、組織藝術團排練等活動,還在社會上參加各類比賽,甚至帶著藝術團成員登上央視的舞臺,在逆境中舞出生命的韻律,向世界展示她們不向生活和病魔低頭的人生態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杜春仙在課堂上為學生作示范。記者楊帆 攝
捐髓救人
18年前的善舉意外救了自己一命
杜春仙6歲開始學習雜技,成年后又學習了民族舞,排舞編導,現在她不僅是老年大學的舞蹈老師,也是中國排舞協會認證的排舞教練。
“從雜技團出來,我就開始學舞蹈,一路上做的事都是跟跳舞相關,但是千算萬算沒想到白血病找上了我。”2010年,杜春仙查出來白血病,但是多年前的一次善舉意外將她從死神手上救了回來。“這一說有18年了,當時我看新聞,協和醫院有位小女孩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捐贈,于是我就想不管能不能救她,我把骨髓捐到骨髓庫,哪怕配型不成功也可以救其他人。”于是,杜春仙當年通過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了骨髓。
正是這次善舉,讓她在自己患上白血病后,當年捐存的骨髓救了自己一命。重新活過來的杜春仙在漢陽區老年大學成立花仙子藝術團,目前,藝術團正式成員近30人,最年輕的48歲,最年長的68歲,平均年紀55歲。其中,有7人是癌癥患者。
藝術團為什么會有1/4的成員是癌癥患者?這其實是因為一次偶遇。
2014年,有一次杜春仙路過青少年宮,正巧遇到癌癥互助協會的一群阿姨們在一起跳舞。被阿姨們對舞蹈和生命的熱情感染,技癢的她就隨著音樂上去舞了一段,結果驚艷了所有人。杜老師回憶,“她們紛紛圍上來找我當老師,還說她們都是癌癥患者,希望我不要看不起她們。”
舞蹈課上,杜春仙正在指導學員的動作。記者楊帆 攝
杜老師欣然同意。她說:“我自己也是癌癥康復的人,因為熱愛舞蹈,使得自己忘記了病痛的折磨。”從此,藝術團中多了些不一般的成員,她們一起,在逆境中也要舞出最美麗的風景。
2017年,正當花仙子藝術團準備參加中國廣場舞大賽時,厄運又找到了杜春仙。在舞蹈大賽備賽排練期間,她突然口吐鮮血,送去醫院后被診斷患有早期胃癌。為了不影響團隊參加比賽,杜春仙克服多次化療的不適,堅持指導排練,示范動作,讓團員們加緊練習。當年,花仙子藝術團在全國總決賽上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大膽走出去
她們一起“跳”上全國舞臺
雖然兩次患癌,現在58歲的杜春仙依然每周來漢陽區老年大學上兩天的課,同時還要組織藝術團的活動。當問及家人是否支持自己這么奔波時,杜春仙說:“我哥最了解我,他跟我說,你去跳舞、教舞,這樣你身體恢復得最快,每天坐家里肯定不行。”
杜春仙從來不跟別人提起自己得過癌癥,雖然藝術團四分之一成員都患有或者患過癌癥,但是她們用舞蹈證明自己跟普通人沒有兩樣。雖然老了,病了,但是舞動起來,就證明自己還年輕。而且藝術團不僅是舞動起來,還在全國各種比賽拿了獎,“這說明了什么,我們不僅玩了,而且玩得還很好。我們團隊拉著行李箱出去,圍觀的路人都說我們是專業班子。”提起藝術團的成績,杜春仙笑得格外開心。
68歲的高萬稱一直是杜春仙舞蹈班的學員。2014年底,她被診斷患有乳腺癌中晚期,進行過8個月的化療。杜春仙向她發出邀請,讓她重返藝術團。“當時我化療頭發都掉光了,連門都不敢出。”高萬稱回憶道:“你別看杜老師比我小,她做事風格很颯,直接拿了頂帽子給我,拉我出門。”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高萬稱重返藝術團。因手術,她左手腕下切除了38個淋巴,術后手都抬不起來,她就從康復訓練做起,每天堅持在墻壁上做爬墻動作,直至左手終于可以達到正常舉高做各種舞蹈動作。后來,高萬稱因動作表現出色成為隊長,現在成了藝術團副團長。
高萬稱說,“我一直記得,杜老師當時對我說,‘你就大膽走出去,我們藝術團的人不僅要跳舞,還要跳上全國舞臺’,沒想到我們真的做到了。”
屢獲大獎
用舞姿展現對生命的愛意
2017年杜老師帶領團隊獲得全國廣場舞大賽三等獎。
杜老師帶領的花仙子藝術團,從2017年開始就在全國參加比賽,多次獲得大獎:
2017年,獲得廣場舞全國總決賽第三名;
2018年11月,登上央視星光演播廳在“群文杯”全國舞蹈總決賽中榮獲“銅靴獎”;
2019年,獲得湖北賽區排舞總決賽一等獎;
……
她們靠著過硬的基本功和優美的舞姿,獲得了觀眾的認可。
雖然舞蹈隊中有1/4的成員是癌癥患者,但在她們的臉上絲毫看不出生命的疲憊。為了參加比賽,她們準時排練,加班加點地練習。每次上臺,她們都格外珍惜,細致的妝容、精美的長裙、美麗的舞姿從方方面面展現出她們對生命的愛意。
杜春仙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舞蹈對她們而言,或許不是延長生命的神藥,卻不可缺少,因為舞蹈在團隊每個成員的精神世界留下了不可替代的感動和力量。”
【編輯:余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
頭條 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