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我國沙塵天氣比較集中多發的季節。國家林草局最新發布,今年春季我國沙塵天氣總體平穩,截至目前,我國北方地區共發生2次沙塵天氣,較近20年同期均值2.25次偏少。
總體來看,今年春季沙塵天氣處于正常情況,未造成災害損失。這兩次沙塵天氣形成的原因,一是由于冷空氣產生的風力較大,為沙塵天氣發生提供了很好的動力條件。二是前期氣溫回升較快,不穩定的空氣狀態提供了熱力條件。
國家林草局荒漠化監測中心荒漠化監測處處長 孫濤: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我國北方的植被還沒有返青,等于說地表是裸露的,遇到大風天氣就容易產生大量的沙塵。
今年發生的兩次沙塵天氣都起源于蒙古國南部和我國內蒙古中西部,沙塵源地基本相同,沙化土地多為戈壁、流動沙地及半固定沙地。
防沙治沙取得成效 沙塵天氣減少減弱
近年來,隨著國土綠化深入推進,防沙治沙取得顯著成效,我國沙塵天氣逐年減少。“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1.64億畝以上,超額完成規劃任務。
“十三五”期間,累計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08個,面積超過2657萬畝。建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53個、國家沙漠公園98個。
10年來,天然林保護建設近62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近1億畝,京津風沙源治理6000多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近3000萬畝。
國家林草局監測顯示,2004年以來,我國沙化土地面積連續三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林草植被持續增加,風沙危害持續減弱,沙區生態狀況穩中向好。
監測顯示,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風蝕總量較2000年下降約40%,風沙危害明顯減輕,固沙能力明顯增強。氣象資料顯示,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呈現次數明顯減少、強度明顯減弱的趨勢。
綜合治理 提升防范沙塵天氣能力
國家林草局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強沙塵暴災害應急體系建設,提高沙塵天氣應急處置水平,通過綜合治理,進一步提升防范沙塵天氣能力。
“十四五”期間,為防范沙塵天氣,我國將研究建立沙塵暴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報送、決策指揮、災情評估等于一體的沙塵暴災害應急管理平臺。
國家林草局荒漠化監測中心荒漠化監測處處長 孫濤:第二個方面,完善沙塵暴應急管理技術規范和標準,開展沙塵源區的沙化土地調查監測,提高沙塵暴災害的應急速度水平。
第三個方面,就是要在沙塵源地和路徑區加強防風固沙體系建設,開展林草植被修復建設、沙地綜合治理,提升防風固沙、減少沙區風沙危害,保障北方生態屏障安全。
編輯:韓璐瑩
【來源:央視新聞】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30
頭條 22-03-29
頭條 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