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是當代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為阻止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再生能源開始逐漸替代火力發電。然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天氣變化影響,非常不穩定,直接用這些不可控的能源來并網供電,將給人們的用電安全帶來巨大隱患,2019年8月,英國的兩個風電場非正常脫網,引發大規模停電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威脅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為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并網,中國的科研人員想到了利用空氣做成“充電寶”,來儲存和控制這些不可控的新能源。2021年12月31日,在河北張家口,他們的最新科研成果落地,國際首套百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送電成功,順利并網。科研人員們為什么要用空氣來做儲能裝置?這種技術的應用將對人們未來的用電產生怎樣的影響?
什么是空氣儲能技術
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能量存儲系統。
世界上第一座商用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誕生在1978年的德國。它的壓縮空氣儲藏室,就在地下600米的鹽穴里。
儲電的時候,電力驅動壓縮機壓縮空氣,電能轉換成壓縮空氣的勢能,這些壓縮后的空氣,輸送到地下密封存儲起來,也就完成了能量的存儲。在需要供電的時候,釋放出壓縮空氣,高壓的空氣經過加熱,進入膨脹機,變成常壓的空氣,在此過程中帶動發電機發電,空氣的壓縮勢能也就轉化成了電能輸出。
在中國空氣儲能有什么用
經過十余年的鉆研和創新,中國的科研人員自主研發出“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從2016年至2021年,一座座自主研發的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陸續建成。
貴州畢節的1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系統,一天能發4萬度(千瓦時)電,相當于3000戶普通家庭一天的用電量。位于山東肥城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一期10兆瓦示范工程順利并網發電,成為國際首臺基于鹽穴的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江蘇金壇鹽穴壓縮空氣儲能供電系統,利用廢棄了的千年古鹽穴來儲存壓縮空氣,年發電量達1億千瓦時,全年可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8萬噸。
建在河北省張家口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全球第一臺百兆瓦級別的壓縮空氣儲能電站,規模可以達到400兆瓦時。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中,我國實現了從追趕到領先的跨越。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劉瑤
責編:李穎
【來源:BRTV特別關注】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7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