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翁山杉副教授領銜的合作團隊,使用“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伽馬射線雙星LS I +61 303方向發(fā)現(xiàn)一顆特殊脈沖星。該成果近日以《Radio pulsations from a neutron star within the gamma-ray binary LS I +61 303》為題在線發(fā)表在自然子刊Nature Astronomy。
人們至今在銀河系及大、小麥哲倫云星系中發(fā)現(xiàn)幾百個X射線雙星系統(tǒng),但其中僅有8個雙星系統(tǒng)可以產(chǎn)生高能的伽馬射線輻射。究竟是什么物理使得伽馬射線雙星如此特殊,是這個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目前主流的觀點有兩種,一部分學者認為伽馬射線是來自年輕脈沖星和恒星星風碰撞導致的激波產(chǎn)生;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系統(tǒng)中黑洞吸積、產(chǎn)生噴流(即微類星體),噴流進一步與光學伴星物質相互作用產(chǎn)生伽馬射線。這些伽馬射線雙星中,LS I +61 303更為特殊。這個雙星系統(tǒng)展現(xiàn)出一些獨有的觀測現(xiàn)象,例如超軌調制以及類磁陀星的短爆等特有的觀測現(xiàn)象,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從1978年LS I +61 303被發(fā)現(xiàn)至今,關于該系統(tǒng)中究竟存在黑洞還是中子星一直存在爭議。在過去幾十年里,人們在各個波段投入大量觀測,嘗試搜索其脈沖信號,但一直未能成功。在FAST團隊支持下,南京師范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使用FAST的調試時間,對這個源進行了4次觀測,在其中一次觀測中首次探測到一個0.269秒的脈沖信號。該結果有望終結幾十年來關于系統(tǒng)中存在黑洞還是中子星的爭論。由于工作的重要性,文章送審兩周后,三位審稿人都給出高度評價。審稿人Scott Ransom認為“FAST”發(fā)現(xiàn)的脈沖信號,使得人們對LS I +61 303了解邁出一大步,說明系統(tǒng)中存在一顆年輕的強磁場脈沖星,有助于理解該系統(tǒng)的形成、行為等。這是一個重要、直接的觀測結果。
目前該成果已經(jīng)在《自然-天文》雜志在線發(fā)表。南京師范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翁山杉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F(xiàn)AST團隊的錢磊副研究員及北京大學的王鉑鈞博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Diego F. Torres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論文合作者還包括南師大物科院袁啟榮教授、紫金山天文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江蘇省青藍工程、南京師大彭桓武科教合作中心、天體物理與前沿物理交叉中心等的支持。
【來源:交匯點新聞】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20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9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
頭條 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