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日報訊(記者 臧靈 通訊員 王曉君)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市2022年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市累計投入人工影響天氣經費4000余萬元,持續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建設和現代化作業水平不斷提升。
探測能力建設取得初步進展。建成C波段天氣雷達1部、高空氣象探測站1個、地面自動觀測站331個,籌資在景東彝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建成X波段天氣雷達2部,形成較為完備的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立體監測體系。
作業點基礎建設初具規模。建設標準化固定作業點27個,配備地面催化劑發生器14套及人工影響天氣特種作業用車11輛、高炮6門、各型火箭架62架。
業務現代化建設進展明顯。建立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10個,具備作業空域申請、作業點監視、作業裝備彈藥管理等功能,可對作業實施單位全流程指揮、作業和應急處置全方位可視化監控指導。
空地結合立體化作業能力凸顯。目前已具備利用飛機、高炮、火箭、地面催化劑發生器等作業裝備開展空地立體化全天候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
安全防控能力得到加強。建立了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實現人工影響天氣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全覆蓋。建設全市人工影響天氣彈藥倉儲專用庫,實現全市人工影響天氣彈藥集中入庫儲存、統一調運。
據悉,“十三五”以來,全市組織各縣(區)搶抓時機全力開展人工增雨防雹作業,累計開展地面增雨防雹作業2277點次,保障省級在普洱境內開展飛機增雨作業累計225架次。平均每年空地結合立體式人工增雨增加降水約7.6億立方,受益國土面積300萬公頃,受益森林270萬公頃,受益農田30萬公頃,防雹保護農作物約10萬公頃。
【來源:《普洱日報》】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