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藥物也稱核藥,指含放射性核素的,用于臨床診斷或治療的化學、生物制劑及其他核素標記藥物制劑。無論是診斷還是治療,核藥的主要原理都與藥物的放射性有關,所以核素是核藥是否具備療效最重要的前提。
由于“核”的特殊性,獲取核原料需要較高的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行業進入壁壘高、集中度高。目前,核藥領域上游原材料進口依賴嚴重、中游生產配送建設壁壘較高,行業尚處爆發前期。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醫用設備配置政策支持,核醫學科快速建設,以及2021年國內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的綱領性文件《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宏觀層面逐步鋪就行業發展道路。
近日,動脈新醫藥聯合iCampus,邀請到智核生物創始人兼CEO須濤、紐瑞特副總經理葛強、愛索拓普聯合創始人余呈剛、東誠藥業商務總監謝智乾、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Principal黃浩、廣州品競總經理王華等產業內代表性企業、投資機構的專家。各位專家從多樣化的視角共同探討“核藥起航內核力’",共話核藥在醫用同位素、診療一體化、腫瘤靶向治療等領域的無限潛力。
01
潛力無限:核藥不局限于精準診斷,
納米抗體放射性藥物可針對多個腫瘤靶點
近幾年,放射性藥物成為投資熱點,諾華、拜耳、強生等跨國公司出手頻繁,交易金額超百億美元,國內藥企也通過海外引進等方式紛紛布局。 但由于國內醫用核素生產的反應堆匱乏,核素供應基本依賴進口,以及或內對于“核”的監管嚴格,缺乏與現行藥物管理法規接軌的放射藥物管理體系等因素,國內放射性核素藥仍處于發展初期。 2012年我國放射性核素藥物市場規模近20 億元,2017年為43.4億元,2025年預計將超14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0%,遠超全球市場和醫藥行業市場增長的平均水平。
那么,國內的藥企根據放射性藥物的結構正在進行哪些布局?智核生物須濤介紹道:“放射性藥物的分子結構其實跟ADC的分子結構類似。其結構大多以前體、linker和同位素組成。使用不同的醫用同位素,可以具備顯像或治療等不同功能,部分同位素兼備兩種功能。 “其中,不同結構的前體對后續藥物的開發有著緊密影響。目前最常用的前體是小分子多肽。小分子多肽由于分子量較小、血液半衰期較短、代謝通過腎臟等因素,所以它的腫瘤穿透能力較強、血液毒副作用較低,但具有一定的腎臟毒性。此外,小分子多肽還難以篩選到高親和力、高特異性的分子。 “另外一個最常用的前體是抗體,普通抗體由于分子量較大,導致其組織穿透性差,多量滯留于血液中,而且抗體的半衰期長(可達數天),影響圖像質量且導致檢測間隔長等,但比較容易篩選到高親和力、高特異性的分子。”
以納米抗體作為前體則不同,納米抗體集合了小分子多肽和抗體兩者的優勢,在既能有較強的穿透能力下,也能篩選到相對高親和力、高特異性的分子。但由于納米抗體分子量較小,如果用作治療將會給腎臟帶來一些毒副作用,所以企業在開發藥物時應首先克服這一因素。
“針對這一問題,智核生物開發了SmartSDBC(表面定點偶聯),SmartPaa(預存抗體抵抗技術),SmartRel(腎臟刷狀緣可酶切連接子)三大技術平臺。其中,SmartRel技術可以在藥物進入腎臟時將同位素切下,同位素進入膀胱代謝,這樣對腎臟產生的毒性將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智核生物還建立了完善的納米抗體放射性藥物研發體系,包括抗體篩選、抗體優化、偶聯、放射性標記、體內藥效及成藥性分析平臺,同時也已在建放射性藥物GMP中試車間,目前已經開展了針對多個靶點的納米抗體放射性藥物的臨床前動物實驗。納米抗體放射性藥物在抑制腫瘤方面,未來潛力無限。”須濤說道。
02
“重”資產行業:資質、監管、
技術、審批、研發、生產全面解讀
首先,大眾都知道放射藥品具有放射性,企業需要取得相應等級的輻射安全許可證才可從事其研發和生產。企業可根據產品的臨床劑量確定生產規模,再進行相應等級場所的申請和建設。
紐瑞特葛強說道:“輻射安全許可證只是行業入門的基礎許可證,由生態環境部門進行嚴格管理。此外,放射性藥品的經營、運輸、進口、生產及使用等所有過程均有相關部門的嚴格管控,管理部門有藥監部門及國防科工委、交通部門、衛健委、海關等部門管理。在放射性藥品的使用過程中醫院需要取得生態環境部門頒發的輻射安全許可證,衛健委頒發的放射診療許可證以及藥監部門頒發的放射性藥品使用許可證。
“在跨過資質方面的門檻后,人才和資金方面的門檻也高高筑起。在我國的大學教育專業門類設置里,擁有核物理、輻射防護、放射化學、藥學、醫學等與放射性藥物相關的學科的院校較少,核藥研發和生產的相關人才也較為缺乏。放射性藥物行業屬于重資產行業,新項目的研發資金投入較大。另一方面,核藥研發和生產所需的設備在質量上真的較‘重’,生產線常以幾十噸來計。
“第三個方面的門檻則是關于核素的制備技術與行業資源。在放射性新藥申報過程中,監管部門不僅要求最終制劑的技術資料,還會要求企業提供核素制備相關的技術信息,但核素供應商由于行業機密在銷售核素時往往不會提供核素制備的技術資料,這也造成了一部分產品獲批不成功。所以,企業如果有志于開發治療用放射性藥物,最好自己掌握核素的原材料供應。” “這是放射性藥物價格為何如此昂貴的原因,因為前期的資質成本、管理成本和開發成本太高。紐瑞特在創業初期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建設相關場所和申請相關資質,目前我們已經取得的輻射安全許可證中有一個甲級場所、兩個乙級場所以及一個丙級場所。我們也對行業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歡迎到紐瑞特的平臺進行核藥的研發和生產。 “因為我們相信,單抗藥物和免疫療法的快速發展給放射性藥物的開發帶來了新的契機,國家發布的《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等相關文件也為今后放射性核素提供了保障。”葛強介紹道。
隨著核醫學科的不斷壯大,PET-CT和SPECT-CT裝機容量的持續擴大,核醫學與介入學的融合,預靶向給藥、局部給藥、聯合治療、α核素的可及化等方面將會取得突破,行業發展將會欣欣向榮。
03
上下游協同:
傳統優勢+創新戰略,共同推動核藥發展
目前治療性核藥產品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其產業上游的醫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核心設備同樣也處于與行業同發展的時期。對此,愛索拓普余呈剛表示:“國外內加速器相關的技術已發展較為成熟,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優化核靶制備技術,縮短制靶時間,提高靶材利用率,減少雜質元素,減低核素輻照循環過程中對靶的需求量,從而降低同位素生產成本。其次,在高能強流加速器打靶的過程中會產生較高的能量,如何在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過程中,讓靶不被打壞,也有較高的技術壁壘。第三是需要提高化學分離提取所產同位素效率,以及靶材料回收效率。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在上述壁壘中都各自具有優勢,各家技術具有共通性,也具有差異性。”
由醫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核心設備衍生到醫用同位素的生產以及國產化,中核同創謝文明談到:“核素是組成核藥的重要元素。因為‘核’的屬性過于特殊,所以對于核素的生產以及管控極其嚴格。國外目前按照醫療器械對其進行管控,國內對于‘核’的管控更多是體現在法規層面。去年發布的《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背后是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了七部委的努力,才得以落地以及推行。僅僅是醫用同位素,背后所涉及的過程就如此復雜。另一方面,規劃落地的同時,我們也的確看到了行業的轉變及國家鼓勵民營企業去參與核和推動核藥的發展等積極信號。”
在核藥發展的途中,核藥項目的融資并購在近幾年較為活躍,國外的核藥項目相繼獲批,國內也逐漸涌現出行業的深耕者,如東誠藥業。東誠藥業謝智乾表示:“不管是并購還是引進,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都是正向的發展。越多的企業和機構加入其中,帶來的產業資源投入就會越多,合作空間也會更大。而面對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賽道帶來的競爭力,東誠藥業將利用企業在硬件門檻方面的提前布局帶來先發優勢。同時,競爭也為企業帶來了開發治療性核藥的緊迫感。我們也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與國內的產業界協同,把自身的傳統優勢和未來的發展戰略相結合,共同推進國內核藥的發展。”
作為目前國內創新核藥研發的新興企業代表,紐瑞特葛強表示:“作為創新企業,要想成功在這一賽道前進,必須要不斷做新的品種。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也體現在目前企業所掌握的新技術以及相關專利。此外,我們從成立之初就保持開放的思維,開展對外合作,積極將國外的技術引進國內,波士頓科學就是我們的股東之一,為我們帶來了外部資源,形成了國際化的管理團隊。也歡迎國內外企業到我們的平臺開展創新研發工作。”
面對業界的協調與開放態度,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 Principal黃浩表示:“核藥在未來抗腫瘤療法版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期待通過阿斯利康中金醫療產業基金,與國內的業界同仁們先行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進而在研發端和商業端持續提供賦能,共同推進本土核藥創新進程。我也相信在這個行業,核素偶聯藥物(RDC)尤其將成為核藥的重點發展領域,并以特異靶向載體的形式成為下一代放療手段迭代演進的方向。”
面對新興領域的發展,產業上下游在競爭與合作中不免會遇到各種“成長”的煩惱。對此,余呈剛表示:“就我個人而言,我更關心的是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因為在同位素生產過程中,如何進行微克級別的生產以及微克級別的雜質去除,這是目前主要的壁壘。” 葛強說道:“目前業內的合作還較為缺乏。主要原因是因為目前核藥品種較少,市場規模小,已有批準文號的放射性藥品對同位素的需求較少。配套的產業鏈和服務等需要行業不斷在發展中整合和提升。” 謝文明補充道:“核藥這一產業鏈條是逐級拉動的,我認為在拉動的同時還需要推動。推動的方式是什么?是在座各位研發出更多的品種,以及醫院等服務端核學科的建設。只有兩手并重,行業才能更快發展。”
謝智乾接著說:“從挑戰來講,核素的供應確實是產業鏈中的核心問題。產業鏈中的企業應保持互信、合作的戰略關系,共同推動國內核素的供應。同時,在質量管控過程中,如何讓核工業的人才去理解藥品的質量標準,提供符合要求的醫用同位素,也需要產業間協同。”
最后,對于核藥行業未來的發展,黃浩表示:“目前中國的核藥行業從基礎層面與國外尚存在一定差距。譬如,相較于歐美,國內目前并沒有一個遍布全國且對業界開放的國家實驗室體系,然而在實際研發生產中往往需要大型的加速器才更好合成一些特定核素并實現規模效應。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的逐步有序開放,核藥終會像腫瘤免疫治療、小分子靶向藥等熱門領域一樣變得活躍而蓬勃創新,從而造福國內外癌癥患者。”
【來源:中國網醫療頻道】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