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遼寧新聞3月10日電 (李晛)智障人士自己可逛街,聽障人士能當好服務員......在沈陽市和平區,1426名智力殘疾人和1959名精神殘疾人都領到了一種定制手環,是互聯網幫助他們的生活打開了更多扇窗。
沈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在這里,孩子們早上8點到校、下午3點放學,都是由家長接送。9年級學生曉宇的家長因為要接送孩子,經常會影響工作。情況在去年發生改變——曉宇戴上了區殘聯下發的“智力殘疾人智能定制手環”,每天早上自己步行去學校,下午放學自己回家。在曉宇往返家校期間,爸爸在手機上就能看到他的動態,工作也安心了。
“我們著力讓殘疾人同步享受科技發展新成果,以互聯網手段突破傳統格局,有效賦能殘疾人,創新運用手環、網課等新事物開展助殘服務,讓新經濟的成果為折翼天使裝上隱形的翅膀。”沈陽市和平區殘聯理事長楊占剛告訴記者。
21歲的小霖是智力殘疾,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逛街,這讓家人很頭疼。戴上手環這一年多時間,小霖使用殘疾人交通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已經逛遍了大半個沈陽,無論他走到哪里,家里人都知道他的位置。而且,小霖每天到益新公益陽光家園上班,也不再需要家人的陪伴。
益新公益陽光家園創始人孫志遠、韓瑤夫妻倆都是殘疾人。當地政府扶持了多家這樣的公益機構。記者在益新公益陽光家園見到十多位殘疾青少年,他們來這里的主要目的是找到可以交流的伙伴,同時做一些簡單的手工。益新公益下一步還要開展直播帶貨,讓殘疾人的手工制品帶來更多收入。
小周是益新公益陽光家園的員工,小周的媽媽為了陪伴他,也申請在這里工作,幫助照看殘疾人。小周的媽媽告訴記者一個竅門:把家長不擅長的互聯網工作交給孩子來琢磨。這些在互聯網時代長大的孩子雖然有輕度殘疾,但是對手機和電腦的操作更熟練,他們幫助家長解決了“問題”,很有成就感,也更激發出應用互聯網工具的興趣。
互聯網工具也讓聾人拓寬了就業渠道。和平區殘聯為幫助聾人模特就業,注冊了“盛有聲”這個品牌,去年他們又用這個品牌與青年創業者王闖合作,以互聯網餐廳的模式開了一家“盛有聲火鍋店”,9名服務員都是聾人。顧客到店不用說話,只要按響餐桌上呼叫器的不同按鍵,服務員的手環上就會收到對應的指令代碼,迅速提供服務。
火鍋店從去年12月3日開業到今年春節期間,共實現網絡銷售7萬多單。生意火爆讓聾人服務員的收入達到每月7000元。王闖告訴記者,他將繼續保持聾人無聲服務這個特色,幫助更多的聾人上崗就業。(完)
編輯:王藝霖
【來源:中新網遼寧】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1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