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經員工通道“刷臉”上工,用工方依考勤每月結算工資,整個動態監管平臺上一目了然……作為我省推進農民工工資信息化監管先行示范區之一的應城市,正著力通過信息化監管手段,用心、用力、用情解決農民工的憂“薪”事。
“上班打卡,干了多久每月領錢時有依據。“來自山東省滕州市的趙儒芹在應城鷺金·大學府工地務工,摘下口罩演示打卡時,她笑著表示,這個通道非本工地上的人無法“認臉”進入。
在應城市保障監察局舉報投訴大廳,寬大的電子屏上顯示著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系統平臺,查看“花名冊”選項,趙儒芹的基本信息、務工班組、從事工種、工作時限、入職時間、工資發放和當日打卡情況均匯錄于此。
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易導致用工難情況發生。去年以來,應城市緊盯營商環境優化,有針對性地制定實施方案,鄉鎮對本轄區內工程建設項目落實信息化監管機制負總責,項目開工即納入信息化監管。
“將行業主管部門、銀行、用人單位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匯集,一點預警,部門聯動,充分發揮部門監管合力。”應城市保障監察局副局長潘繼志介紹,平臺已錄入工程項目54個,農民工11688人,今年元月份支付381位農民工工資總額175萬元。
在此基礎上,該市積極探索非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信息化監管模式,將21家企業納入監管,錄入員工信息1832條。目前,應城市正進一步架起事后失信處罰“高壓線”,對踩線企業和個人,人社等相關職能部門將依法嚴肅處理直至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使其“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來源:孝感市人社局_工作動態】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10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