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快崩潰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豆瓣網友“最愛吃火鍋的人”突然覺得十分的難過,“今天是我的生日,但身邊的朋友和家人只記得讓我準時查考研成績。”
當他在豆瓣的討論小組“考前emo”組發完帖子后,已經是2月21日的凌晨1點。再過八九個小時,475萬考研的莘莘學子也都將迎來人生中重要時刻——考研成績即將出爐。
為了緩解考研時的壓力、出分前的緊張,以及分享考研的學習經驗,數以萬計的考研人來到了豆瓣上抱團取暖。豆瓣數據顯示,“考前emo”小組成立于2021年10月,截至目前組內成員超過11.7萬人,考研相關的發帖數量高達8.4萬條。
寒來暑往,一屆又一屆的考研人前赴后繼。通過梳理該小組的發帖,九派新聞希望找到考研人的發帖“范式”。
【1】“哭臉”成最常用表情 已有超1600考研人參拜電子菩薩
如果每年的冬季,你來到“考前emo”組,就會發現焦慮幾乎成了一種“流行”:考研人要么在擔憂考試日(12月24日)的日漸迫近,要么就是為出分日(2月21日)的來臨而惴惴不安
九派新聞記者梳理分析了帖子的標題。其中“emo”、“焦慮”、“擺爛”是十分常見的字眼。一個哭泣的表情,成了考研emo人的精神圖騰,在過去500余天的時間里,標題里含有哭泣表情的帖子,高達2658條,數量位居第一。
尤其當考研日臨近,以及面對近兩個月的出分等待,“害怕”和“睡不著”變得越來越普遍。豆瓣數據顯示,有46%表達“睡不著”的帖子,以及32%表達“害怕”的帖子,發帖時間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期間。
壓力之下,有不少考研人們紛紛開始電子拜神,祈求菩薩保佑。
2021年12月13日,“考前emo”小組的組長建了一個“專樓”帖,取名《菩薩保佑專樓》。里面是一張文殊菩薩的畫像,畫像里寫到“文書菩薩,保你金榜題名”。組長留言建議“考前可以拜一拜”。截至目前這個帖子已經有1662個考研人進來參拜與回復。
九派新聞記者梳理這1600多個拜神回復,從回復時間上看,考研人喜歡讓“菩薩”上晚班,39%的發帖時間集中在深夜的22點至次日的5點。尤其是零點鐘比重最高,占比高達14%。
從發帖日期看,則大都有“臨時抱佛腳”的意味。數據顯示,1662個拜神回復有兩個明顯的發帖高峰,一個是每年的考研日(12月24日)前一周,另一個則是出分日(2月21日)的前一周。這兩個時段的拜神帖共計有1051條,占總數的63%。
一位23級的考研人告訴九派新聞記者,“面對極致的不安和不確定性,只能選擇求神拜佛來獲得心理安慰”。
年輕人網絡祈福,當然并不只囿于豆瓣。南開大學羅紅杰教授指出:“從2018年的“錦鯉”到如今,網絡祈愿之所以這能夠成為風行一時的亞文化景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切合了青年群體的情感需要和身份認同。”
【2】考研“極限挑戰” 有人想5天就能成功上岸
除了在考前發帖紓解自己的緊張與焦慮,考研人還會發些什么內容帖?
這里就不得不先提一組數據:根據中國教育在線公開數據,2023年全國研究生報名人數為457萬,較2022年增加了17萬人。從2018年的238萬人,到2023年457萬人,考研報考人數將五年就增長了一倍。但是,全國研究生考試錄取人數卻始終維持在110萬左右。
“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使得考研之路的競爭更加激烈。有一些考研人選擇題海鉤沉,有一些考研人選擇躺平擺爛,還有一些則在網上尋求可以“彎道超車”的學習方法論。
九派新聞記者以“方法”、“請教”、“提升”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豆瓣數據顯示,在“考前emo”小組里,此類的帖子共有891篇。從發帖的時間上看,每年10月份后這類帖子開始進入高峰期,并隨著考研日的迫近而達到最高峰,12月份單月占比超36%。
例如,即使距離考試不足3天,仍有網友發帖《有沒有快速提升政治選擇題的方法啊?》,并配了一個哭泣的表情。
每年10月之后,與這類“方法”帖一起增長的,還有一批關于考研的“極限挑戰”——考研人表示自己將在XX天內,實現“極速”考研。豆瓣數據顯示,在“考前emo”小組里,此類帖子共有271篇,81%的發帖時間集中在11至12月。
這些帖子共同點都是“壯懷激烈”,不同點是發帖人一直再不停地突破“極限”:
以2022年的帖子為例,最早在去年10月20日,有網友發帖表示《極限考研65天》;11月21日,有網友發帖《35天極限上岸計劃》,讓“極限”縮短了20天;12月19日,距離考研還有不足一周,前有網友發帖《有人一周極限考研成功嗎?》,后有網友發帖《倒計時五天,極限考研》并留言置之死地而后生。
【3】考研應需勤勉成 發帖自嗨不可取
截至目前,全國各地考研成績陸續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在“考前emo“小組,有人表示來年再戰,有人表示已與自己和解,也有人又emo了。
但考研之路,對于莘莘學子來說,始終離不開一步一個腳印的勤學苦記。只有篳路藍縷,方可以啟山林,只有日積硅步,才能已至千里。如果盲目地在網絡上尋找所謂的高效學習秘籍,反而欲速則不達,亦或根本起不到效果。
另一方面,通過網絡社區,記載學習心德與拼搏的點滴,這毫無問題;尋求同路人的幫助與問候,也無可厚非;但如果立帖為證只是為了“壯懷激烈”的自嗨,甚至試圖一周“極限”考研上岸,那必然最終只會“空悲切,白了少年頭。”
撰文:九派新聞記者付聰
實習生:黃思思
設計:季舒婷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