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央美畢業生回老家做穿戴甲”的話題登上熱搜,也把24歲的趙同學帶到公眾視野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趙同學去年從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畢業,線上投遞了近80份簡歷,幾乎都石沉大海。“這個行業雖然小眾,可能100個人里只有10個人學,但卻要面臨20個人競爭1個崗位的情況,圈子小、人少,但崗位更少。”
今年2月,她在吉林老家做起了穿戴甲。從早上9點做到晚上8點,中午也不吃飯,之后是拍照、收拾、寄快遞,等回復完顧客的咨詢,已經是凌晨2點。
“我想把我的審美和輸出放在美甲上,以一些美術作品為靈感進行創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藝術的途徑。”趙同學告訴九派新聞,她目前沒有找工作的打算。除了繼續做美甲,她還計劃和朋友一起運營公眾號,把大家眼中神圣的藝術拉回地面。
去年7月,趙同學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圖|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趙同學的講述:
【1】賠了近兩千塊錢
斷斷續續做了快十天,我賠了近兩千塊錢。
剛開始我以為會賺的,直到前幾天,把買材料花的錢和所有訂單的收入粗略算了算,發現居然是負數,我越想越不開心。
材料真的太貴了。一套普通的色膠,就一節手指節那么高,小小一罐平均下來要20塊錢,我可能得準備100罐。還有材質比較好的魔金粉、飾品、甲片,我都備了好多。因為喜歡手繪,我還買了很多筆,一支就三四十塊錢。
其實我最早沒打算用這個掙錢。我原本就很喜歡做指甲,年前趁著空閑買了機器,過年去親戚家里吃飯的時候給她們做過。后來,我給異地的朋友們做穿戴甲,第一副是給室友的,做好后發在社交平臺上,有人覺得做得還不錯,鼓勵我,我就開始(接單)了。
從那以后,我每天都過得很忙碌。早上7點起,從9點做到晚上將近8點,中午也不吃飯。之后,我得拍照、收拾、寄快遞,等回復完大家的咨詢,已經凌晨2點了。消息真的很多,我每次打開手機,消息提醒都是“99+”,以至于我后來發了一條微博說,“我現在最害怕的就是打開小紅書。”
我做的穿戴甲價格在138元到488元之間,原創的款式會比普通的貴一些。我之前以6折的價格接單,恢復原價后,有人覺得我在引流,來加我的微信,問我“你這樣好嗎?”我想解釋一句,消息沒發出去,就被拉黑刪除了。
也是因為價格,我跟一個網友解釋,說我的腰不好,一天做不了那么多副,她回復:“那你漲價是為了治腰嗎?”“這也不是你漲價的理由。”我當時挺生氣的,我覺得成本不只是材料和技藝,時間、創意、身體都是我的成本,我不可能白白地搭上這些。
我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有點難過,不知道每天從早做到晚是為了什么。跟朋友說起,他們說我這是火了,“因為只有真正的博主才會被罵。”
大多數的姐妹還是挺鼓勵我的。有個小姐姐看到我深夜發一些難過的帖子,經常會在評論區里告訴我不要難過、不要理那些人。前幾天我被跑單了,那副穿戴甲也是她買下來的。她很喜歡我的創意,我打算最近找空閑時間免費給她做一副。
我做的款式大多都是創意款,我想把我的審美和輸出放在美甲上,以一些美術作品為靈感進行創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藝術的途徑。
比如我前兩天做的一款粉色穿戴甲就和常玉(近現代著名畫家)有關。可能對于很多非藝術專業的人來說,常玉是一個陌生的人,但如果他們看到我做的指甲,覺得好看,可能就會去看看常玉的作品。我不希望只做爆款,只做梵高、莫奈,我更想做一些和我比較喜歡的、對我來說有啟發的藝術家有關的東西。
趙同學以畫作為靈感來源創作的美甲。圖|受訪者提供
當我全心投入的時候,會有一種還在學校里做作品的感覺,只不過畫布變小了。而且看到成品,我的成就感還挺高的。“今天還不錯,過得蠻好的。”就是這種感覺。
我有看到一些網上的評論,大家會說“央美的怎么會來搓指甲”,或者“央美搓指甲果然搓得不一樣”。我不知道為什么大家會有這種想法,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我只要能對我做的事情負責就行。
【2】沒有合適的工作
藝術管理專業通常分為兩個方面,一種偏向表演和演出,比如劇院演出、大型巡演,我們美術學院的學生學的是另一種,偏向視覺,就業方向更傾向于進入拍賣行、畫廊、博物館、媒體等等。
就我們學校的專業設置而言,我就讀的時候有4個方向,對應4個工作室。大三那年,我被分到了藝術展覽策劃與管理工作室,主要是展覽敘事、展覽執行方面的實踐。
畢業之前,我有過兩段實習經歷,第一段是跟學院的老師一起在亞投行做展覽,后來疫情嚴重,我被封在家里,在線上給一個上海的大型沉浸式展覽公司做一些文案工作。
去年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并沒有特別強的規劃。我想繼續學業,但還在調整學習狀態,也沒有想清楚自己想去哪里、做什么,所以沒有選擇繼續讀研。
我嘗試過找工作。從去年四、五月開始,我在各大招聘APP上投遞簡歷。除了傳統的展覽的策劃部,我還投了藝術方面的教師崗、媒體的運營崗、文案策劃等等,但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要求應聘者學歷在碩士以上,要不就是在行業內有5年工作經驗,我都沒辦法達標,只能找實習。將近80份簡歷,大多都石沉大海。
偶爾有一些回復的,但我發現都是廉價勞動力,就不想去了。還有主動找過來的hr,挺多崗位是銷售,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會找我,有可能他們跟我一樣廣撒網,看誰來就招誰。
我也沒辦法在老家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雖然中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事業正在蓬勃發展,但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對于我們這種地方來說,美術館可能就只有一所,而且員工都是工作了很長時間的,更別提我們沒有的畫廊了,根本沒有工作機會。
其實我有想過找工作或者找實習會很困難,畢竟身邊也有人經歷過,可是真輪到自己的時候,落差感還是挺大的。當然會有點焦慮,但既然是自己選的路,我就要硬著頭皮走下去。
不過選擇這個專業,我沒有后悔。我很喜歡我們大一、大二去鄉下寫生的時候,真的很好玩。老師也會帶我們去看展,去拜訪藝術家工作室、跟藝術家聊天。我的畢業設計做的是很冷門的話題,老師也會給我很多建議和幫助,還是有挺多很美好的回憶的。
趙同學在鄉下寫生。圖|受訪者提供
【3】對藝術和策展祛魅
我們這一屆藝術管理學院的學生有30個,大家要么考研,要么保研,要么留學,基本都選擇了繼續深造。有時候我打開朋友圈,發現朋友都在國外。
我想找的工作方向是和我們專業對口或者貼切的,但是這種工作少之又少。
傳統的美術館、博物館,比如故宮博物院,可能幾年才招一個人,而且各種條件都是有限制的,本科生幾乎不可能進入這里工作。就我了解到的,地方上應該也不可以,這個需要博士,那個需要碩士,有一條標準線卡在這里,跟考編是一樣的。
相比之下,非營利性美術館比較缺人,但他們缺的是有經驗的人,對于我這種剛步入社會的、并不是特別有經驗的新手,他們更希望我們成為實習生,而不是職工。
比較大的幾家拍賣行現在也處于比較飽和的狀態,他們也只需要成熟的、能力強的人。
這個行業雖然是一個很小眾的行業,可能100個人里只有10個人學,但卻要面臨20個人競爭1個崗位的情況,圈子小、人少,但崗位更少。
所以我目前還沒有找工作的打算,可能會繼續做指甲。另外我還有一件計劃做的事情,是和幾個朋友一起運營一個公眾號,我們想在各大平臺做一種藝術相關的討論,做更小眾的、年輕化的互動。
我們想做的,是對藝術和策展進行祛魅。大家好像對藝術會有一種刻板印象,覺得藝術家的生活很好,把藝術神化,把策展神化,其實這是一個很接地氣的東西,并不是洋洋灑灑幾篇文章,或者腦海里出現了一條策展的線路,我就是一個策展人。可能我們需要在展覽里扛起斧頭、拿起釘子,做展覽維修,這背后的事情是很多的,每一件小小的事情堆積起來,才構成一個大的事情。
大家把它想得太理想主義或者簡單化了,但藝術從來不是一個理想殿堂。
九派新聞記者 彭茸雯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