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衛健委公示了武漢市中醫大師名師傳承工作室建設名單,全市12個傳承工作室入圍,武漢市第三醫院“孫勤國中醫名師傳承工作室”榜上有名。這是該工作室2021年被武漢市總工會選樹為“武漢市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后,榮獲的又一殊榮。
作為武漢市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孫勤國帶領團隊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在繼承祖國醫學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微創診療模式,不斷拓寬傳統醫學在“現代病”診療上的發展新思路,鼓勵科室成員進修新技術、開拓新業務、參與科研項目,把中醫科鍛造成全市的“標桿科室”,讓傳承性為主的中醫獲得創新性的發展。
“不僅要治好病,還要讓患者感知醫學的溫度”是孫勤國一直堅持的治療理念。
【資料圖】
中西醫融合在繼承中創新
始建于1958年的武漢市第三醫院中醫科,歷經6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國綜合性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湖北省暨武漢市中醫、中西醫結合老年病重點專科、武漢市中醫腦病重點專科、武漢市中醫眩暈病重點專科。上周,科室通過了武漢市中西醫結合內分泌重點專科的現場評審、驗收。
作為中醫科的第四代“掌門人”,主任孫勤國在中醫這條道路上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全科醫護人員恪守著科訓:敬業、創新、傳承、誠信。“來中醫科就診的九成都是老年人,許多人來時已出現多種并發癥,甚至病情十分危急。”孫勤國坦言,有創新才有生命力,才能讓祖國醫學發揮更大作用。
平日接診中,關節疼痛患者的陣陣呻吟,深深刺痛醫生們的心,他們決心研發一種“獨門秘方”緩解病痛。2011年,孫勤國、江波等在總結老方的基礎上,歷經六次重新組方,研制出一種驗方——骨痹通膏,用于外敷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有良好的通絡止痛之效。“每每聽到患者說用后疼痛緩解,我們都打心眼里高興。”江波一臉興奮地說。
孫勤國正在給患者拔火罐。
去年11月,中醫科在全市市屬醫院中率先將針刀鏡用于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痛風石等頑固性關節疼痛。首位患者是一位來自蔡甸奓山的男子,年僅40歲的他被家人用輪椅推到了孫勤國的面前。男子因關節僵硬變形無法行走,癥狀很像類風濕性關節炎,但是檢查結果卻是陰性。
“以往對于無法確診的情況,我們只能憑借經驗試探性用藥。”孫勤國說,現在通過針刀鏡下到關節里去一看,可以清楚地看到關節面有類風濕破壞的典型癥狀,確診為血清陰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通過用藥配合針刀鏡治療,男子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現在已經恢復正常行走。他表示,針刀鏡正是中西醫融合的新技術,它把中醫的小針刀經筋微創療法和西醫的關節鏡手術結合在一起,微創、可視、安全,精準將關節內的炎性因子、致病的免疫復合物進行局部疏通、剝離、灌洗直達病所,治療各種頑固性關節疾病。
“中醫從來都不是故步自封,要不斷繼承與發揚,不斷融合和創新,走中西醫結合之路。”孫勤國介紹,近年來,一項項富有創新色彩的新技術相繼開展起來:健腦系列方預防和治療老年癡呆癥;中藥足浴方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三聯療法治療老年性尿失禁。此外,口瘍清方、小陷胸湯、補腎健骨方等一系列創新組方,也成為科室特有的“獨門秘籍”。
創新工作室“玩轉”現代中醫
與中醫科副主任醫師丁曉明開展的針刀鏡一樣,“80后”醫生朱明的最拿手“腦針”也是在中醫針法基礎上,融合了傳統醫學和現代醫療技術,來調整失衡的神經系統,緩解疼痛、改善失眠。他擅長的浮針,對于一些神經性疼痛更是針到痛除。
孫勤國正在為患者做“溫針灸”,這種治療結合針刺與艾灸之所長,可達到“二合一”療效。
這兩種療法都是近年來興起的新技術。“只有傳承與發揚、改良與創新,傳統醫學才更有鮮活生命力。”孫勤國說,很多人認為中醫就是開湯藥、做按摩、扎針灸,殊不知中醫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與發展,新理念、新技術、新療法層出不窮。為及時了解和掌握前瞻性的新理念、新辦法、新經驗,科室每年都會選派優秀年輕醫生到全國各大醫院進修學習,鼓勵年輕醫護人員技術創新。
從醫37年,孫勤國先后師從全國名中醫陳如泉教授、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和梅國強教授、仝小林院士,結合大量臨床工作,他探索整理出了一套老年病、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診療經驗。
為了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傳幫帶作用,培養出一批能擔大任、干大事、成大器、立大功的人才梯隊,作為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的孫勤國,在2018年牽頭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孫勤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以及“仝小林名醫工作室”。
孫勤國介紹,現代人患代謝性疾病越來越多見,腦梗、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在此基礎上,科室針對各類“現代病”進行大量研究:積極探索中醫藥特色技術與現代康復技術結合的康復思路,為腦卒中后遺癥、偏癱患者提供“一站式”中醫特色康復服務;為“糖友”研發足浴包,使用花椒、紅花、艾葉等活血化瘀藥物泡腳,改善肢端循環,從而預防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為肥胖患者提供針灸減肥、埋線減肥等中醫治療;為眩暈患者提供中醫中藥治療和手法復位,有效縮短了眩暈的治療療程;對帶狀皰疹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內服清熱解毒化濕的中藥的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配合針灸、火罐治療,緩解疼痛、避免后遺神經痛效果明顯。
“我們傳承傳統醫學,同時也要跟上現代潮流。”孫勤國說,科里的年輕人會開直播、拍視頻、玩抖音、講網課,用各種現代化的傳播手段科普現代中醫藥,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信賴和接受中醫。
不斷拓寬中醫診療“現代病”的新思路
與很多中醫專家不同,孫勤國從來就不排斥西醫,甚至更多的時候,他會讓中醫療法與西醫療法結合,讓整個治療效果做到極致。近幾年,武漢市第三醫院中醫科已承擔科研項目19項,不斷拓寬傳統醫學在“現代病”診療方面的發展新思路。
在失眠專病門診,中醫師會在科學的睡眠評估和檢查結果基礎上,按照中醫理論望、聞、問、切四診,根據患者的舌象、脈象等,四診合參,制定個性化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案,包括針灸、中藥辨證論治、中醫五行音樂療法、中醫系統心理療法、理療等,為睡眠情緒障礙患者提供專業性、針對性、系統性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針灸治療配合中藥調理,是我們科治療睡眠障礙的特色,比起純西藥的治療也更加溫和。”孫勤國稱,中醫治療失眠講究整體調治,個人體質不同,治療方案差異大,要因人制宜。有些人是腎虛、夜尿多導致的失眠,那么用藥時會加入補腎的藥;如果是更年期女性潮熱、盜汗,要加入養陰止汗的藥;還有些血壓偏高的患者要兼顧治療血壓。總的來說,患者的體質改善了,睡眠自然就好起來了。
擅長內分泌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孫勤國,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痛風、更年期綜合征及風濕類風濕疾病的治療上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拿現代女性多見的多囊卵巢綜合征來說,使用激素類西藥可“治標”,幫助維持相對正常的生理期,但同時身體也會對藥物產生依賴。一旦停藥,生理期可能再次出現紊亂。孫勤國在使用西藥的基礎上,用中藥“治本”,為患者進行整體調理,達到標本兼治。
作為“新冠感染恢復”等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針對不少陽康患者出現的后癥狀,孫勤國順勢開設了“新冠綜合門診”,并帶領團隊攻堅推出“新冠協定方”1-8號,數以萬計的患者受益。
“在這里住院,從來沒有人嫌棄我們老年人啰唆,醫護講解耐心,還常常問候關心。”這是很多在武漢市第三醫院中醫科住過院的患者的共同感受。“除了治療效果,中醫老年醫學還要從人道的角度出發,力所能及去幫助患者,讓患者感知醫學的溫度。”孫勤國是這樣理解自己職業的,也是這樣去做的。多年來,中醫科保持著零投訴的紀錄,更被患者譽為“海底撈”式服務。
(長江日報記者劉璇 通訊員江泓穎 陳舒)
【編輯:余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1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