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0日訊(記者江夢晴 通訊員高翔)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發(fā)癥,有較高致死致殘率。怎樣讓患者管理好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能夠帶病高質(zhì)量生存,是全球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公衛(wèi)學院劉剛教授、潘安教授團隊合作在健康生活方式與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領域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國際權威期刊PLoS Medicine、JAMA Network Open,研究發(fā)現(xiàn)堅持綜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使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風險降低三至五成。
(資料圖片)
劉剛(左6)教授團隊。
不可小覷的微血管病變
據(jù)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1年,全球約有5.37億的患者。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達1.41億人,發(fā)病率高達12.8%,相當于每10個人里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其中,90%以上是2型糖尿病。
“作為重大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可防可控,但是我國目前的糖尿病防治形勢嚴峻。”劉剛說,“近30年來,該病患病率增長了十多倍。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一半人血糖不達標。此外,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比例為35.2%。”
作為一種進展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危害并非疾病本身,而是血糖異常導致的并發(fā)癥。血糖管理如同2型糖尿病患者的懸頂之劍。管理得好可以高質(zhì)量地帶病生存數(shù)十年;長期控制不穩(wěn)定可能導致血管并發(fā)癥,致殘致死率很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劉剛介紹,高血糖導致的血管病變分為兩種: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相對于正常人來說,糖尿病患者更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甚至比高脂血癥患者更早、更快,預后更差。現(xiàn)有研究也較多聚焦于大血管病變領域。
劉剛表示:“微血管病變也不可小覷。”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微血管并發(fā)癥中,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的患病率可能達到30%,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神經(jīng)病患病率達到近50%,分別是成人致盲、終末期腎病和非創(chuàng)傷性截肢的重要原因。
然而,當前全球?qū)τ诰C合健康生活方式是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現(xiàn)有研究尚不明確。
從哈佛到華中大歷時多年研究
2015年,劉剛赴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開展博士后研究,跟著導師團隊研究影響2型糖尿病及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前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良的膳食營養(yǎng)與生活方式,包括高糖高脂的飲食、吸煙飲酒、運動量過少、肥胖,會導致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風險。
2019年劉剛回到華中大任教后,他帶領團隊將研究切入點進一步鎖定到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的防控。
2型糖尿病的治療策略是“綜合”。一般來說,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和健康宣教是糖尿病防治的“五駕馬車”。劉剛的科研團隊成員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博士生朱凱在做綜述時發(fā)現(xiàn):關于確診2型糖尿病后減少并發(fā)癥的研究中,現(xiàn)有“證據(jù)等級”較高的研究除了更多關注大血管病變,大部分就飲食、運動、血糖等單一因素進行深入研究。
“能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定義一種綜合的健康生活方式,整體去探究,怎么吃、怎么睡、怎么運動,是否以及能多大程度降低微血管病發(fā)生風險?”劉剛與朱凱進行了多次討論并不斷完善研究分析,“通過高質(zhì)量數(shù)據(jù)、高證據(jù)等級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為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明確危險因素,給出有‘強依據(jù)’的風險提示和預防管理建議,是我們公共衛(wèi)生研究的重要使命。”
堅持這樣做并發(fā)癥降三至五成
基于現(xiàn)有權威性醫(yī)學研究的基礎上,劉剛教授、潘安教授團隊合作在健康生活方式與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領域定義了5項綜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分別是:1.保持健康腰圍(女性<80cm,男性<94cm);2.不吸煙;3.適度飲酒(酒精攝入量女性<14克/天,男性每天<28克/天);4.積極體育鍛煉(人群體力活動水平前1/3);5.健康飲食(以下10種飲食成分中,≥5種達到理想攝入水平,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魚、乳制品、植物油、精制谷物、加工肉類、未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每符合一項計1分,總分0—5分。
第一項研究納入了15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遵循4種及以上的健康生活方式,與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評分為0—1分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評分≥4分的患者發(fā)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風險下降35%,糖尿病腎臟疾病風險下降57%,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風險下降54%,復合微血管事件風險下降46%。
第二項研究共納入7077名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診斷后,與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評分為0的患者相比,綜合健康生活方式評分≥4分的患者其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風險下降35%,糖尿病腎病風險下降43%,糖尿病神經(jīng)病變風險下降33%,復合微血管事件風險下降32%。
兩項研究均提示,無論在糖尿病診斷前或糖尿病診斷后,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與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降低有關。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可能是通過改善血糖、血脂、炎癥和肝功能相關的代謝指標。
該研究成果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jù)。目前劉剛教授正在基于研究的相關成果,參與撰寫《2型糖尿病及前期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預防與管理專家共識》。
此外,劉剛教授團隊正在開展糖尿病專病隊列和人群干預研究,希望能夠建立基于中國人群的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測模型,早期識別高危人群并進行精準干預,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做出更進一步的貢獻。
堅持綜合的健康生活方式
降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
1.保持健康腰圍(女性<80cm,男性<94cm);
2.不吸煙;
3.適度飲酒(酒精攝入量女性<14克/天,男性每天<28克/天);
4.積極體育鍛煉(人群體力活動水平前1/3);
5.健康飲食(以下10種飲食成分中,≥5種達到理想攝入水平,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魚、乳制品、植物油、精制谷物、加工肉類、未加工肉類和含糖飲料)
【編輯:余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wǎng)】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20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
頭條 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