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目前,武漢的春耕備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跟隨武漢市農科院科技人員,送種苗、送技術下鄉。
好苗是好收成的關鍵
(相關資料圖)
種植戶排長隊買甜瓜苗
2月15日是一個大晴天,7時多天剛亮,蔡甸區侏儒山街道洪北育苗中心的大棚外,農用三輪車、面包車、小型卡車就已經沿著道路排了幾十米長,這些都是趕來買西甜瓜苗的種植戶和合作社。
在育苗中心的大棚里,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勞作著。從穴盤中挑選已經培育好的西瓜苗,然后取出裝盤,一盤裝滿后放到小推車上,放滿一推車后,立刻推出大棚。大棚外,一個個紙箱已經準備好。按照農戶的購買清單裝箱,農戶搬上車,運回家后當天就要完成瓜苗的定植工作。
育苗中心的大棚里,培育好的西瓜苗綠油油一片,十分喜人。記者潘璐?攝
侏儒山街道軍營村的農戶雷英一大早就來了,等到9時多,終于輪到給她家裝苗。“從我們蔡甸開始推廣西甜瓜,我就跟著種植西甜瓜了,種了快20年。購買的瓜苗存活率高,種出的瓜品質好,種植效益不錯。”雷英告訴記者,她當過軍營村的婦女主任和村長,所以深知農業技術的重要性。“要種出好瓜,苗很重要。我們一直在洪北育苗中心買農科院的瓜苗,也在這個育苗中心打過工。剛才我等著的工夫,就進來幫忙,希望大家今天早點買完苗早點回去栽。”雷英家種了6畝地,要買2500棵苗,移栽苗的工人她早就請好了,苗一回家就能種上。
在洪北育苗中心,育苗工作從2022年12月18日開始,2月初瓜苗培育好,陸續上市,一直持續到3月中下旬。整個育苗中心要培育優質西甜瓜苗200多萬株,基本可以滿足蔡甸全區的西甜瓜栽培需求。
武漢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李愛成從12月份育苗期開始,就基本駐扎在育苗基地進行技術指導。賣苗的時候,和他相熟的農戶也都會電話咨詢他,買什么品種的苗好種又好賣。“我們在這個育苗基地不斷推廣新技術。從種子直播到壯苗培育,從高效嫁接到斷根貼接,都是為了讓苗易存活、長勢好、坐果品質好。”李愛成說。
李愛成介紹,洪北育苗中心培育的品種有拿比特、武農8號、美都、8424等4個,其中農科院自主選育的武農8號占比較大。“武農8號和這幾年的網紅8424比,同樣甜度高、耐運輸、耐存儲,最大的區別是武農8號個頭小,相比10斤以上的8424,武農8號一般在5斤左右,更適合小家庭吃。”
李愛成說,西甜瓜定植要求天氣晴好,二三月份季節轉換陰晴不定,所以每逢晴天,種植戶就大排長龍來買苗。后期,針對西甜瓜的種植問題,市農科院技術人員還會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告訴他們如何防低溫,如何通風,何時需要補肥水。2月定植的西瓜苗,最早5月底頭茬漢產西瓜就能上市了。
相比農戶自己育苗,洪北育苗中心培育的嫁接西瓜苗優勢明顯。它能在同一地塊連續種植,抗病性強,更耐熱同時也耐寒,產量高。據悉,武漢市農科院每年在全市示范推廣西瓜嫁接苗1000萬株以上。
美麗鄉村發展休閑游
建好的垂釣區送來優質魚蝦苗
在蔡甸區群力村,美麗鄉村建設已經完成,黑瓦白墻的房前是小菜園,后院是自由散步的土雞。初春,一部分村民已經忙碌起來,2月15日記者來到群力村時,武漢智順農業生態園的工作人員正穿著下水服,分批向池塘里投放魚苗。
武漢市農科院贈送給群力村魚苗,支持鄉村休閑游發展。記者潘璐?攝
在玻璃大棚外,占地20多畝的池塘垂釣區已經建好。池塘里水質清澈,塘邊有垂釣臺,栽種了整齊的樹木。市人大駐村工作隊隊長周向陽告訴記者,群力村美麗鄉村、魚菜共生項目建設完成后,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決定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子,要建設一些休閑游玩設施,“魚菜共生”項目前的這片水塘,被定位為休閑垂釣區。“去年我們完成了魚塘整理的基礎工作。武漢市農科院之前就為我們‘魚菜共生’項目支招,這次我們依舊向他們請教,沒想到,他們送來了1萬尾‘先鋒2號’魚苗。”
記者看到,1萬尾“先鋒2號”基本是1斤八尾的大苗,從打氧運輸車上撈出來放入塑料箱,再一箱箱投入池塘里。“春天正是魚塘下苗的時候,這批魚苗估計10月以后就能長到1.5斤左右,無論是供休閑垂釣還是去市場上售賣,效益都會非常好。”武漢智順農業生態園負責人雷四斌說。
武漢智順農業生態園的工作人員正穿著下水服,分批向池塘里投放魚苗。記者潘璐?攝
雷四斌作為回鄉能人,在群力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4800畝,主要從事蝦稻、魚稻混合種養和蓮藕種植。“有了市農科院的技術幫扶,我的膽子才越來越大,種好稻和好藕,養優質魚和大蝦。現在村里的脫貧戶每年有近5萬元的流轉收入保底,只要能工作的、愿意工作的,都可以在合作社做工,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
武漢市水產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贈送的鲌魴“先鋒2號”魚苗,被稱為天然瘦身、抗病的“武昌魚”,抗病性強,是非常適合垂釣的品種。通過對群力村水質的調查,發現這里水很清澈,適合養殖這種魚。“今天我們送來1萬尾魚苗,明天還會送來2萬尾,希望群力村的休閑農業蓬勃發展,吸引更多人來這里垂釣,讓更多人品嘗到我們的好魚”。
春耕備耕工作還在繼續,武漢市農科院還將把優質瓜菜苗、雞鴨苗、魚蝦苗等送往武漢市鄉村的各個角落。“我們將切實貫徹剛剛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為糧食安全護航,確保防止規模性返貧發生,用科技服務產業,進一步構建和優化科技幫扶的機制,按照研究一項成果、集成一套技術、建立一片基地、致富一方百姓的工作思路,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貢獻科技力量。”武漢市農科院負責人說。
(長江日報記者潘璐?通訊員林建武?冉志平?劉珂?張璐)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