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16日,據(jù)央視新聞報道,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對外公布運城絳縣西吳壁遺址商代墓地考古成果,西吳壁遺址位于山西省絳縣古絳鎮(zhèn)西吳壁村南,以豐富的夏商冶銅遺存聞名于世。2022年7月—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保護中心合作,在遺址夏商冶銅遺存集中分布區(qū)東部開展考古發(fā)掘工作,揭露出豐富的史前及夏商周等時期文化遺存,其中以商代墓地的發(fā)現(xiàn)最為重要。
△出土銅禮器(圖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專家對隨葬陶器和銅器進行了類型學研究,并參考以往研究成果,初步將這些墓葬分為早、中、晚三段。早、晚段分別與二里崗下層一、二期的時代大致相當,中段介于二者之間。碳十四測年結果表明,西吳壁墓地的形成時代大致在公元前16世紀至前15世紀。
△陶單耳鬲(圖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對隨葬器物的文化因素分析表明,該墓地主要包含商文化和土著文化因素,此外還發(fā)現(xiàn)了少量北方文化因素。商文化和土著文化因素共存的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初期,商王朝在處理與晉南土著人群的關系方面,采取了較為溫和的策略。而北方系文化因素的發(fā)現(xiàn),說明晉南同北方地區(qū)關系密切。同時暗示晉南地區(qū)銅料的輸出方向,除商王朝中心都邑外,可能還有北方青銅文化分布區(qū)。
西吳壁遺址商代墓地所見大中型墓葬已經形成了鼎(或“鬲”)、斝、爵的禮器組合,出土青銅器種類豐富,與之共存的陶器時代特征明確,為這一時期的青銅器斷代確立了可靠的年代標尺。
△陶雙鋬盆(圖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商代墓地的發(fā)現(xiàn),在西吳壁遺址中確認了一處性質明確的功能區(qū),豐富了遺址內涵,為深入了解遺址的聚落形態(tài)變遷,探討晉南地區(qū)商代人群構成、禮制源流,以及商王朝國家形態(tài)與統(tǒng)治模式等學術問題提供了直接證據(jù),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
頭條 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