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中午13時14分,武漢藍天救援隊的5名隊員對著裝、物資進行了最后檢查,然后告別隊長張泉和隊友,上車前往廣州。他們將在廣州匯合全國第二批藍天救援隊隊員,于次日早上前往土耳其。
北京時間2月6日,土耳其發生兩次7.8級地震。截至10日下午14時,強震已造成土耳其18342人遇難。另據敘利亞方面及救援人員消息,地震已造成敘利亞至少3277人遇難。
【資料圖】
8日,首批100余名藍天救援隊隊員已分別從武漢、廣州出發,馳援土耳其地震災區。首次未能入選,這讓副隊長彭謙在內的隊員們感到遺憾,于是他們火速報名加入了第二梯隊。
在他們中間,有52歲的女隊員陳越峰,也有43歲的轉業軍人石猛。隊伍中有兩個70后,兩個80后,一個90后。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同在地球上,只要出現危難,能盡一份心、一份力,我們肯定還是想去盡力的。”石猛說。
2月10日,武漢藍天救援5名隊員在光谷青年之家合影。圖/九派新聞 陳冬艷
【1】唯一女隊員救援時長為682.5小時
臨近出發時間,武漢藍天救援隊隊長張泉的手機里不斷涌入來自不同地區的溝通電話。半小時內,隊員們輪流敲響了辦公室的門。
陳越峰是武漢藍天救援隊此行5人中唯一的女隊員,今年52歲,是一名自由工作者,也是院前急救高級講師。她于2018年加入武漢藍天救援隊,參與過2021年河南水災的現場救援。
救援隊內部小程序“藍天系統”數據顯示,陳越峰的救援時長為682.5小時,僅次于隊長張泉,是隊內第二名。此次,她將承擔醫療和信息收集工作。
9日上午,看到招募第二批隊員的消息后,陳越峰給丈夫打去電話。丈夫在電話中猶豫了許久,最后還是同意了。
陳越峰說,為緩解家人的焦慮,她只能在物資上做好保障。在背包里,她準備了輕薄的羽絨服、帳篷、睡袋、暖寶寶和壓縮餅干。“至于在現場,服從指揮就好了。”陳越峰說。
早在8日,武漢藍天救援隊就接到了篩選第二梯隊隊員前往土耳其救援的消息。
“這一次我們是以60人的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對各個隊伍的骨干力量,就受過建筑坍塌培訓的骨干力量進行選拔。”張泉介紹,最終湖北有15名隊員入選。其中,武漢隊有5人,他們體能素質突出、時間相對充裕,且參與過國內或省內大型救援。另外,他們年齡差距較大,有兩個70后,兩個80后,一個90后。除了基本的AED設備急救技能外,他們各有所長。
“我們的副隊長彭謙,在繩索和水域激流救援方面都是具備教官資質的;靳祥龍是邊防退伍老兵,他的身體素質非常好;李申樹的協調能力很好,就可以配合操作生命探測儀;石猛的話,就更多負責操控無人機和破拆工作。”張泉說。
出發前,陳越峰在給石猛佩戴黨徽。圖/九派新聞 代夢穎
【2】副隊長報名后,父親專門給他轉了1萬塊錢
身在這支民間自發組成的公益隊伍,副隊長彭謙用“背靠背的兄弟”來形容彼此的關系。
“在執行任何任務時,我們都會保護彼此,比如我到廢墟搜救的時候,一定會有隊友在旁邊對我進行觀察、遙望以及守護,隨時會給我預警和反饋,通過通信對講的方式,讓我及時撤離。”
張泉說,這是5名武漢隊員第一次執行跨國任務。面對這次特殊的經歷,家人們雖有擔憂,卻也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支持。
例如彭謙,他原本錯過了首次招募,非常遺憾。9日早上,他看到第二梯隊的招募消息后,立刻報了名。
據估計,此次要在土耳其待半個月。家人起初并不支持。彭謙知道,他們是擔心自己的安全,只能慢慢溝通。“如果我作為一名老隊員,都不敢在這種時候站出來,那么誰還愿意去走在前面?以后我們國家或者我們自己遭受災難,誰來幫助我們呢?”彭謙說。后來,父親專門給他轉來了1萬塊錢。妻子則告訴他,怎么去的就要怎么回來。
今年43歲的隊員石猛正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接到入選通知后,他第一時間希望能夠征求妻子的同意。結果,2月9日一整天,他的妻子聞女士都很開心。到了晚上,石猛問妻子:今天怎么這么開心?妻子對他說:人生難得碰到這樣的機遇,你有這樣的技能,也愿意去做這些事,我相信你到時候也不會在現場莽撞地亂沖,這對你來說而是很好的經歷。聞女士讓丈夫放心,她會將家里照顧好。
石猛是一名轉業軍人,經營零售便利店。退役后,他仍渴望報國,于是在2020年5月加入武漢藍天救援隊,成了一名水域救援教官,平時在湖北省開展防震救災宣教工作。2021年,他作為直屬梯隊隊員,參與了河南水災救援。
為了習得專業技術,三年里,他每個周末都要參加不同類別的救援培訓,也有連續多天的集訓和考試。所以,聞女士自覺地承擔了大部分家務。“需要他的時候他不在,也會吵架,但是吵完之后覺得還是得支持。”聞女士說,對丈夫來說,救援這件事已經成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她也明白其中的意義。
10日中午,聞女士也來為石猛送行。她說,2021年,當丈夫參與河南水災的救援時,她的確很擔心,但也是那次,她發現了這支隊伍的專業。現在,她希望丈夫能盡最大的努力,用專業知識營救更多人。
10日上午12時,隊友們為即將馳援土耳其的隊友收拾行裝。圖/九派新聞 陳冬艷
【3】作為技術補充,將攜帶雷達生命探測儀
按照計劃,武漢的5名隊員要先等孝感隊員帶來裝備,再到荊門,跟洪湖的隊員在高速公路碰頭。由于第一批前往土耳其的隊員只攜帶了一些基本的救援設備,作為技術補充,第二梯隊攜帶的設備科技含量更高。
10日中午,九派新聞在武漢光谷青年之家一樓大廳看到了一套雷達生命探測儀。一位武漢隊員介紹,它具備音視頻搜索、攝像、對話、紅外線探測等功能,“它能深入到狹隘的廢墟里,我們在外面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情況,也可以對話。而且它防水,就可以探測水下的,或者其他我們暫時不能進去的空間。”
“我們攜帶的設備主要就是以醫療和搜救為主。”張泉介紹,除了上述探測儀和食物、護具、防寒物資,隊員們還將攜帶一臺視頻生命探測儀、一臺紅外搜索無人機、一臺AED心臟除顫儀,以及一些重型拆破設備。
彭謙是武漢藍天救援隊的副隊長,也是此次行動的領隊。他告訴九派新聞,除了攜帶設備不同,第二梯隊和第一梯隊的任務、前往的位置也是一樣的,“只是我們作為人員的補充。”他們將用裝備搜索失蹤人員,再將信息反饋給其他隊伍,由他們進行進一步的發掘和搜救。
2月10日上午12時,隊員們的物資包上均已貼上了藍天救援隊的標志。圖/九派新聞代夢穎
【4】13名隊員參與后臺值守,將持續關注隊友行蹤
彭謙介紹,為了方便第二梯隊通關,機場為他們開啟了專用的通道。武漢市交警局派出警車,為他們的出隊和出發開道,并派漢警快騎護送。
留守武漢的隊員也沒閑著。
張泉透露,除了前方救援隊,自6日地震發生后,武漢有13名隊員參與了后臺值守,負責搜集土耳其的現場及救援資訊,并跟蹤當地災情、求助信息和天氣,跟蹤救援隊的搜救工作,部署搜救任務等工作。
彭杰是留守的13名隊員之一。他表示,后勤的隊伍很龐大,每支隊伍都有后勤組,工作要求24小時輪崗值守,要盡量做到對點對人。
“我們這樣做,其實是希望能夠時時刻刻地關注到我們的前方隊員,而不是說他們出去了,就孤立無援。關注他在干什么、搜索到哪里,留下最后的信息到哪里,多長時間沒有回來。一旦有情況,可以及時收到信息、馬上反饋,這樣能贏得很多時間。”彭杰說,他們還關注被救者的需求。“比如有當地人在網絡上發布了一些信息,需要物資或裝備,我們就可以及時地跟他們對接,將信息反饋給前方隊員,再去提供給他們。”
出發這天,在光谷從事互聯網工作的劉先生一直在旁注視著他們。了解到此行目的后,劉先生豎起了大拇指,“這種超越國界、超越政治的救援精神真的很偉大。”
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實習記者 代夢穎 湖北武漢報道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