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0日,據土耳其應急災害管理局消息,土耳其強震已造成18342人死亡。
中國各支救援力量在土耳其的營救行動仍在繼續。與之隨行的,還有九派新聞兩名記者:張盼港與王卓。
在災難現場,兩名記者目睹了山河移位、滿目瘡痍,他們第一次離大規模的死亡距離如此近,也感受到天災之后,熱捧捧的人心——盡管語言不通,人與人之間的情誼跨越國籍、超越生死。
(資料圖片)
廢墟中等待的土耳其居民。圖/九派新聞 張盼港
跟隨九派新聞特派記者,我們留住了土耳其災后的八個動容場景:
場景一:一聲高喊
土耳其當地時間2月9日凌晨1時10分,經過10小時的飛行,百余名藍天救援隊員從武漢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
下飛機后,九派新聞記者在機場的轉機等候區注意到,不少土耳其居民已在這里候機。他們自發鼓掌歡迎,并專門用中文向藍天隊員喊出“藍天加油”。藍天隊員向當地人回復“土耳其加油”。
隨后,部分藍天救援隊員趕往本次受災嚴重的城市之一——馬拉蒂亞。在本次7.8級地震中,這里離震中僅38公里,為距離震中最近的城市。
場景二:一個擁抱
當地時間10日上午11時左右,坍塌成幾米高的廢墟之上,挖掘機正與散落的磚石、樓梯、木板、家具作戰。求救點前,一批土耳其當地居民為藍天救援隊隊員們帶來了成箱的礦泉水、牛奶、餅干等食物,更有烤爐和開水壺,給隊員搭建后方補給站。
一名當地居民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拉起一名救援隊員的手進行問候。不通的語言下是相通的心意,藍天救援隊員也以一個擁抱回應,安慰這位失去家園的居民。
交談中,這名居民發現藍天救援隊員在寒冷的天氣下,雙手的溫度十分冰冷時,她毫不猶豫將隊員的手拉進自己的棉衣內,試圖捂熱。
土耳其居民敞開衣襟,為藍天女隊員捂手。圖/受訪者供圖
“這非常讓人感動。這也是現場群眾給予藍天救援隊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藍天救援隊現場副總指揮王楷博說。
場景三:翻譯李明翰
藍天救援隊隨行團隊中,一名會說中文的土耳其人引起九派新聞記者注意。
他身著黃色沖鋒衣,頭盔和護鏡之下,棕色的絡腮胡子盤踞下半張臉。面向直播的鏡頭,他用地道的中文說自己不僅僅是一名翻譯,更是跟隨隊伍“有啥干啥!”
由于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為自己取了中文名“李明翰”。2008年,他來到武漢大學留學,直到2016年才回到土耳其。他說,武漢已成為自己的第二個家,是自己永遠忘不了的一個地方。
“我今天配合藍天救援隊在現場幫忙,畢竟他們在這里沒語言(便利環境),所以我們在這里幫助協調,希望一切會好。”和九派新聞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李明翰的中文表達如流水般流暢,“永遠不會忘記在外面最有困難的時候,中國人來幫助我們,中國人在這里。”
場景四:啜泣的女人
“徹底完蛋了。”
手機的翻譯軟件中傳來一句字正腔圓的女聲。一名土耳其大漢正對著九派新聞記者的手機回答問題。在他們身后的廢墟中,藏著他的家,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房子雖然外表還沒有坍塌,但內部完全倒塌了。
在本次地震的跨國救援與報道行動中,由于翻譯人員有限,中國救援人員、記者與當地人溝通的主要途徑是實時翻譯軟件。除了簡單的交流,這一軟件也為語言不通的兩國人民帶來情誼與鼓勵。
在另一處廢墟前,九派新聞記者張盼港看到一個女人一直啜泣。也是通過翻譯軟件,張盼港了解到她的姐姐還在廢墟之中。她們沒有父親,長期以來兩姐妹相依為命。
由于警戒線內禁止進入,她只能在線外不停祈禱,等候救援人員將姐姐挖出來。張盼港通過翻譯軟件告訴她,“我也有姐姐,我能理解你為姐姐禱告的心情。”
場景五:荒蕪的城市
當地時間10日上午9點左右,一輛大巴將藍天救援隊員載往下一個求救點。車窗外,白色的積雪斷斷續續,上午的陽光剛剛破出云層,驅逐了陰冷。
更令人震撼的,是一路的斷壁殘垣。在一些坍塌的樓前,除了堆積的鋼板、玻璃,還有挖掘機、土耳其災害應急管理局所預備的帳篷,以及拿建筑堆上的木板烤火取暖的居民,這些都昭示著這座城市剛剛經歷的創傷。
“每一百米就能看到有工作人員在進行救援作業。”盡管此前曾參與過四川地震報道,但如此滿目瘡痍的城市景觀,記者張盼港還是第一次見到。
建筑堆一景。圖/九派新聞 張盼港
場景六:他有點冷
從一個地點通往下一個地點的車上,是藍天救援隊員為數不多可以休息的時間。
在大巴里,藍天救援隊隊員們有的站立,有的坐著。他們大多已經幾個晚上沒睡了。來自安徽鳳陽的李志博告訴九派新聞記者,自己到土耳其的第一天,一直在后臺信息中心,做回傳與錄入的工作。一直忙到凌晨3點,打一個盹兒后,早上6點又起來了。“我是2月8日來的,除了在飛機上睡了一覺,其他時間幾乎沒合眼。”
臨睡前,由于災區沒有熱水,李志博只能用水龍頭里的涼水簡單沖洗了臉部、腳部,“至少換雙襪子。”李志博預測,未來的幾天可能都不會有能洗澡的地方了。
一旁,張謙站在大巴過道,大部分時間沉默著。此次來土耳其前,九派新聞記者曾在機場見到過這名本職是理發師的救援隊員,那天的他意氣風發,能說愛笑,但經歷了長途跋涉以及兩天的辛苦救援后,他眼皮低垂,臉面變得粗糲。
“有點冷。”他談起這兩天參與救援的感受。在直播鏡頭前,當記者問他是否有什么話想對觀看直播的父母說,他只說,“回去再說。”
藍天救援隊在當地展開救援。圖/九派新聞 張盼港
場景七:溫暖的拒絕
2月9日,重慶合川藍天救援隊隊員楊志劍分享了一段暖心經歷。其稱,他在馬拉蒂亞一家超市購買食物時,當地老板堅決不收錢。
“咱們在國內都不收老百姓一樣東西,別說在國外了。我喊翻譯給他(老板)說,不收錢,我就不買東西。最后他說,可以合個影嗎?那必須合一個,感謝素不相識的馬拉蒂亞的老百姓對我們的認可!”
另一隊友介紹,重慶市藍天救援隊的紀律性特別強,在任何時候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歷來執行跨國任務,出國后都會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為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努力。
超市老板與救援隊員合影。圖/受訪者供圖
重慶藍天救援隊是此次前往震區的救援隊之一,隊員們負責用生命探測儀對廢墟進行生命跡象的搜索。
場景八:106小時后的幸存者
當地時間10日13時50許,九派新聞記者所跟隨的藍天救援隊在馬拉蒂亞一處廢墟中,救出一名幸存者。此時,距離土耳其地震,已過去將近106個小時。
由于已過黃金救援的72小時,此前的兩日,隊員救出的大多是遇難者,或是趕到求救點后,并不能探測出生命信號。
這名幸存者被發現后,工作人員立刻在碎石路上排成兩列,為幸存者的救出讓出一條道路。擔架上被抬出的是一名女性,她被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本次營救從當地時間上午11點左右開始,持續近3小時。
兩旁的營救人員、向導、記者們紛紛鼓掌,他們用一種近乎咆哮的聲音歡呼,不少人止不住流下了淚水。直到救護車開遠,掌聲仍未散去。
“真是生命的奇跡啊。”九派新聞記者也不禁感慨,“雖然不懂他們說什么,但能明白他們的心情,心里很感動,我差點也哭了。”
九派新聞特派記者 張盼港 王卓 裘星 楊冰鈺 發自土耳其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10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
頭條 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