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106天后,江西15歲少年胡鑫宇的遺體被找到,身旁的錄音筆記錄了他自殺的意圖。
悲劇并非發生在旦夕之間。許多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后,會在言行上有所表現,向外界釋放求救信號。這些信號若得不到家庭、學校的關注,就有可能會導致難以挽回的結局。
有輕生傾向的青少年就像是站在懸崖邊上的人。避免悲劇,需要家長、老師等這些與孩子最親近的人,通過良好的溝通方式,幫助青少年度過生性敏感又情緒激烈的青春階段。
【資料圖】
(自縊身亡的高一學生胡鑫宇。圖源/網絡)
1. 自殺和抑郁威脅著青少年群體
生命是最可寶貴的東西,但是偏偏有人選擇放棄生命。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指出,全球每年有80萬人死于自殺,這一數字表明,每40秒就有一個人結束自己的生命。
到底為什么會這樣?自殺的成因很復雜,其中,嚴重抑郁癥是一個重要方面。
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往往無法真正體會另一群人所經歷的煎熬。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也許發病的每一天世界都是黑暗的。有些抑郁癥患者表面上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但內心卻深藏著掙扎和痛苦。
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本該天真爛漫的青少年群體,卻并沒有被抑郁癥這個“魔鬼”所放過。
2022年6月29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抑郁癥研究所等共同發布《2022國民抑郁癥藍皮書》,報告所調查的抑郁癥患者中,18歲以下的患者占據30.28%,18-24歲的患者占比35.32%,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
調查顯示,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已達15%-20%,接近于成人。也有研究認為,部分成年期抑郁癥在青少年時期已經發病。
(抑郁癥發病群體年齡分布。圖源/抑郁癥研究所)
陷入抑郁情緒后的青少年,若未能得到足夠的關懷,未找到有效的情緒疏解方式,很容易采取過激的方式,甚至有自毀的傾向。美國疾控中心表示,自殺現在是該國10到14歲兒童的第二大死因。
2. 避免自殺和抑郁,學校與家庭應當有所作為
研究發現,引起學生患抑郁癥的主要原因為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分別占比77.39%和69.57%,排在后面的則為學業壓力和睡眠不足等。由此可見,家庭和學校是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鍵。
毫無疑問,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關懷。父母應當提供溫暖的生活環境,對于青少年給予足夠的尊重和愛護。
然而,有63%的學生患者向調查者表示,他們在家庭中感受到嚴苛對待與控制,遭到父母等親人的忽視。缺少關愛的孩子,甚至會遭遇家庭內部的沖突和暴力。
國外的一些研究表明,16歲前的學生在親人突然離世的情況下很容易患上抑郁癥。學習成績的突然下降、持續出現失眠狀況和獨處時間增加等,都會誘發抑郁,甚至導致自殺的發生。
(學生抑郁癥的原因。圖源/抑郁癥研究所)
對于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的救治而言,父母是關鍵的一方。很多家長會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許多家長未能及時發現,或者不懂得采用正確的方式疏導孩子內心的痛苦。家長往往將其簡單地定義為孩子不愛學習、青春期的叛逆,導致青少年長期處在抑郁狀態下,甚至走向自殘、自殺。
所謂教書育人,學校對青少年所肩負的責任,當然不能局限于傳授書本知識和應對考試。
然而,在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下,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的缺失在各個教育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教育者對于青少年缺乏深入細致的個體生命關懷,能夠體察學生情緒變化的老師十分難得。
此外,還有一些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濫用,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曾說,過去10年網絡改變了兒童的注意力和社會關系,“社交媒體可能具有破壞性,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并且,當青少年花大量時間上網的同時,也會失去與周圍人溝通的機會。
3. 自殺是可以提前預知的,千萬別忽視了孩子的求救信號
與胡鑫宇一樣,大部分自殺的青少年都向父母或周圍人發出過求救信號。
如胡鑫宇曾在筆記本上寫下“我這內向的性格真煩,也不能全怪性格吧,畢竟自己就是這么一個人”,在社交軟件中發布“我試著銷聲匿跡,原來我真的無人問津”,還多次與同學說“人活著有什么意義”,“我是否存在,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壓力大,活著沒意思,是不是約著去跳樓”。
(胡鑫宇生前筆記。圖源/揚子晚報)
在輕生前的20天里,胡鑫宇曾與媽媽多次通話,表示自己不想讀書,想要回家。
自殺干預者認為,自殺是可以提前預知的,如言語、行為和情緒上的征兆等。家長及老師要對青少年突然間的變化提高警惕,包括學生將想死的念頭與周圍人訴說,或是在日記、繪畫中表現出來等。這些異常也包括情緒性格明顯反常,比如焦慮不安,突然哭泣等。此外,還有回避與人接觸,與集體不融洽或過分注意他人等。
專家建議,對此感到擔憂的父母可以與孩子的老師、心理醫生多多交流,以防忽略了孩子的行為變化。
在國內中小學,通常都設有心理咨詢室,免費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將會為來到這個房間的學生提供疏導和幫助,發現學生的自殺傾向后及時做出干預。
在國內網站搜索“自殺”等字眼時,會搜到24小時心理危機援助熱線,提示寫道:“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總有人守護著你。”
(網絡搜索“自殺”會顯示多地咨詢熱線 圖源/網絡截圖)
回頭再看胡鑫宇事件,沒人能回到100多天前勸勸他,挽回這一起悲劇。但在找到他的遺體后,鉛山縣教體局局長陳柯表示,已經在胡鑫宇生前所在的中學進行了心理危機干預,并且在全縣各級學校展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
但愿,胡鑫宇的悲劇從此不再上演。
九派新聞編輯 方雨
參考資料來源:
《我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的現狀分析》《中國中學生自殺相關行為報告率的Meta分析》
人民網、環球網、澎湃新聞、參考消息、中國青年網
浙江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網站、抑郁癥研究所微信公眾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微信公眾號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8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7
頭條 23-02-06
頭條 23-02-06
頭條 23-02-06
頭條 23-02-06
頭條 23-02-06
頭條 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