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5日訊(記者金文兵)強勁的鑼鼓聲中,舞龍隊員們踩準節奏,盡情舞動著一條“滾龍”,將龍身劃出一圈圈渾圓、舞出一道道殘影,贏得數百位慕名而來觀眾的陣陣喝彩聲。
5日,蔡甸區大集街黃虎村的石頭咀,在美麗的后官湖綠道上,一條因為新冠疫情而“耽擱”了4年的滾龍再次騰龍起舞。
隊員們在舞龍。記者金文兵 攝
(相關資料圖)
有意思的是,這條滾龍經歷頗為曲折,很有故事性。
當地原本一直有著春節舞龍的習俗,但在1999年后趁于沉寂。原因很多,主要是資金和人力。一條龍燈隊需要60-70人合力才能玩轉,而20多年前,村民往往需要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另一方面,民間玩燈花費較大,一支龍燈隊大約需要3-5萬元才能組織起來,需要有民間熱心人士出面張羅。
近幾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村民房前屋后的環境更美了,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提升。“光有空空的殼,怎么都不得勁!”村民金國營、阮賢平站出來,“我們把傳統習俗恢復起來,重新復活那支龍燈隊吧!”
隊員們在舞龍。記者金文兵 攝
他們的提議得到黃虎村、大集街和蔡甸區文旅部門的大力支持。2019年,50多戶村民“眾籌”2.5萬元,重新“起龍”、并“復活”了當地的“滾龍”技法(長江日報曾作報道)。
有了龍燈,村民們的凝聚力一下子起來了。
隊員們在舞龍。記者金文兵 攝
“我的身體還行,還舞得動!“81歲的阮明會老人,以前曾是龍燈隊主力隊員,現在也主動參加。55歲的金衛東,放下外面的工作,留在村里參與舞龍。60多個村民積極參加,抽出大量時間演練技法。
“龍燈舞得好,花樣全憑腰”,舞龍是高強度運動,尤其需要靈活運用腰部力量。這里有著民間習武傳統,這個村灣的龍燈隊能夠玩出一些高難度的滾龍動作,龍燈舞起來更有連續、快速、綿密的“滾動”視覺效果,在十里八鄉很是有名。
86歲的金榮枝老人,在教隊員們處何“聽音走位”。記者金文兵 攝
5日,黃虎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楊博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村里正在著力推進共同締造美好生活,除了在硬件上升級、共同打造美麗村灣,還希望村民們的精神生活更為豐富、更加美好。村里將繼續支持這類“民俗復興”工程,鼓勵村民不斷復興這類良好習俗。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