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團圓之際,也有人不得不離開家鄉。
1月中旬,四川省甘孜州得妥鎮灣東村村民肖玉踏上了離鄉的大巴車。現在,作為幸存者的她和六妹盧艷有近5萬元的助學貸款要還,她們必須出去掙錢。
【資料圖】
2022年,姊妹倆大學畢業,準備參加工作。但地震致使五妹肖燕受傷,舅舅舅媽也去世了。面對父母的消沉,肖玉挑起家長的擔子。震后,灣東村被鑒定無法重建,他們一家人搬到了鎮上的安置點,又搬進了一個熟人的毛坯房。年前,他們一家像螞蟻搬家一樣,搶收家里的佛手柑。這是他們最值錢的作物。
肖玉在一段新年視頻中說,她希望從2023年以后(開始)大家都跨入一個嶄新年代。
肖玉家的三層樓房已經變成一片廢墟。 圖/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1】作為幸存者
肖玉今年26歲,皮膚偏黑,長發。聊起一家人在地震中的遭遇時,她反復提起了“幸運”這個詞。
9月5日,本是肖玉回家的日子。此前,大嫂生育住院,她前往西昌市照顧。地震的前一天,她惦記著回家幫忙收玉米,早早便訂了車票,被媽媽和妹妹阻止了。她們認為,照顧嫂子更重要。
從西昌回到灣東村,要經過石棉縣,穿山、過橋。肖玉曾推算,按照她當時購買的車次,地震發生時,她剛好在石棉去往瀘定的路上。在那場地震中,山體被震塌了,山泥和巨石至今堵著路面。
同樣幸運的還有她的家人。
地震發生時,山體下陷,正在山坡上放羊的五妹肖燕被晃到一顆大石頭后面,大石頭擋住了滾動的亂石,半小時后,她等來了父親肖玉國的救援。后來,家里的三層樓房坍塌,在家上網課的弟弟從廢墟中爬了出來,沒有受傷。現在,肖燕右手猩紅的疤痕從虎口蔓延到手腕。
但對于地震中的幸存者來說,幸運只是其中一面,另一面是痛苦。
肖玉的小表弟劉強深刻地體會著這種痛苦。地震發生時,他的父母和姐姐在地里收玉米,結果被坍塌的山體掩埋。而提前回家準備午飯的劉強幸免于難。
地震前,劉強一家住在灣東村,哥哥和大嫂搬到了鎮上。獲救后,劉強沒有固定的住所,他有時住在哥哥家,有時會去過渡安置點,和朋友將就一夜。大嫂剛剛生產,他“不好添麻煩”。肖玉說,劉強變得更沉默了,別人問起什么,他的回答都是“沒事”。
劉強去簽署父母和妹妹的死亡通知那天,肖玉陪他喝了一場酒。推杯換盞間,她看到,表弟的眼角紅了。這是劉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她面前流露情緒。
對于幸存者來說,如何面對破碎的家園也是難題。
震后,受災嚴重的灣東村村民搬進了過渡安置點。年關到來,紅燈籠和紅對聯打破了板房單調的藍白色調。歸鄉的游子駕著車,回到大山中的灣東村,祭拜在地震中逝世的親人。
地震時,秦曉麗的父親和小妹在地里收佛手柑,結果被山體掩埋。震后,母親一直想回家看看,秦曉麗堅決地拒絕了。
12月份,她曾和丈夫回去過一次,家里的房子已經徹底坍塌,土地也辨不出原貌。那次之后,秦曉麗總覺得“心里堵著”。母親心臟不好,她不確定老人能否承受這一切。
鎮上的生活的確難以適應。這里沒有土地,米面糧油、買菜,處處是用錢的地方。大部分村民只能越過崩壞的樓房、坍塌的山坡,趕在深冬之前回到大山,搶收殘余農作物。
肖玉和弟弟妹妹們從灣東村背回來的玉米。 圖/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2】搶救佛手柑
早上7點,群山的間隙中剛剛透出白光,肖玉和家人帶上麻袋、背著背簍,騎上電車,從鎮上的出租房出發了。此行的目的地,是肖玉舅舅家種在半山腰的佛手柑林,他們要去給劉強幫忙。
佛手柑是灣東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地震過后,大量土地被破壞,佛手柑或被掩埋,或因地勢、交通等原因難以采摘,村民失去了經濟來源。
當地人采摘佛手柑用的動詞是“掏”——地震前,“掏”佛手柑指的是,站在樹邊,將手或竹竿伸過密密麻麻的樹枝和利刺,掏出果實。地震后,這個動作或許可以用于形容:站在陡坡邊,踮起腳,一只手抓住枝干,另一只手伸出去,跳起,抓住果實,往回掏。
為了“搶救”剩余的佛手柑,人們在出租房、過渡安置房與灣東村間往返。“像螞蟻搬家一樣,有一點摘一點,明年就不用那么辛苦,不至于餓著。”肖玉說。
半小時后,電車駛過灣東橋,顛簸著穿過碎石鋪就的小路,停在村口。地勢太險,電車馬力不足,上不去了。一行人下車,手腳并用,開始向高山上爬。路是在坍塌的山體中重新修成的,一旁的山坡上不時有泥沙掉落。路的另一邊,是幾十米深的高崖,沒了防護欄,人們必須快速通過。當天手機天氣顯示,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多云,氣溫在8℃/0℃。
和肖玉家相同,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11月,村民羅美鳳(化名)和丈夫回到灣東村,在廢墟中的空地上扎起帳篷,重新在村子里“住”了下來。親戚王繼香一家、王繼梅(化名)一家和他們搭伙吃飯,兩張便攜餐桌,幾張從廢墟中找出來的板凳,一口大鐵鍋,就是這三家人的廚房。
王繼香的兩個孫女放假了無人照管,也被帶上了山。晚上,氣溫驟降,一行人都有了感冒的跡象。他們生起大火取暖,在轟轟作響的柴油發電機中度過一夜又一夜。天一亮,人們又一頭扎進林子里,搜羅剩余的佛手柑。兩個孩子拎著小桶跟在后面。
對灣東村人來說,土地難以舍棄。
這里位于西南山區,耕地和公路都在高山和陡坡之上。地震前,3米寬的山路盤旋山間,人坐在下山的皮卡上,像在過山車上俯沖。
在陡坡上耕作,是件很難的事。羅美鳳的丈夫湯明生(化名)介紹,林地的坡度在60度左右,耕作時很難雙腳直立。佛手柑樹多枝、多刺,人只能佝僂著身子在其中穿梭,仍免不了被劃傷。
作物的管理工作也很繁瑣。佛手柑三年才能結果,海拔較低的地方,一年結四茬,每次抽芽、開花、結果,都要噴一次藥。地震前,肖玉國剛剛噴完肖玉買回的一千多元農藥。
但對灣東村村民來說,這樣的日子已經是“有盼頭的了”。早前,村民種玉米、柑橘,但賣不到好價錢。直到近幾年,縣里開始推廣種植佛手柑。
秦曉麗曾經輾轉各地打工,2020年,看到種植佛手柑經濟效益可觀,她也回到了老家。2022年夏秋之交,她的30多畝佛手柑本將迎來第一次收成。
“終于就要看到生活的希望了,結果一場天災,什么都沒了。”交談的過程中,秦曉麗將這句話重復了好幾遍。
肖玉國也說,去年價格最好的時候,一斤烘干的佛手柑可以賣到30塊。地震過后,他家的20畝佛手柑林幾乎全部垮塌。肖玉曾在短視頻平臺發布一則視頻:四周塌陷形成的陡坡上,立著幾棵細小的樹。那是家里僅剩的佛手柑。
灣東村村民種在陡崖上的佛手柑。 圖/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3】開始當家的孩子
12月底,在肖玉和弟弟妹妹一趟趟的跋涉中,肖玉國的佛手柑林終于被掏完,一共賣了3000多塊錢。按照肖玉國的估算,如果沒有地震,這批佛手柑至少能掙幾萬塊。
自9月底政府允許回村開始,肖玉和弟弟妹妹常常回到灣東村,有時從老房子里翻出些被褥,有時去地里拔些鄰居舍棄的蘿卜,回去喂豬。母親毛成惠去哪,肖玉和盧艷便跟去哪。
毛成惠61歲,皮膚黝黑,消瘦,戴一個藍色頭巾。多數時候,她安靜地坐在一旁。在肖玉的眼中,媽媽是個內斂且要強的農婦。她此生唯一一個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是肖玉在地震中去世的舅媽。
地震發生后的一個月里,毛成惠一言不發,夜里常常一個人躲起來哭。她想回灣東村,看看弟弟、弟媳出事的那片土地。肖玉贊同母親的想法,但灣東村山高路險,母親年紀大、反應慢,每次回去,她和盧艷都要緊緊跟著。
家里八個孩子,肖玉排行第四。哥哥和大姐已經成家,二姐在外地工作,肖玉陪著父母。因為長時間在低溫下勞作,她的手上長著一層厚繭,皮膚有了開裂的痕跡。震后,父母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意志消沉,肖玉擔起責任,一邊開導父母,一邊做農活。
在肖玉發布的視頻中,常能看到她彎著腰,背著農作物,走在兩腳寬的小路上。一袋玉米,重達120斤,肖玉走走停停,始終沒有放下。震后,肖玉每天帶著弟弟妹妹回到灣東,將柴火、作物,一點一點背出大山。
她原計劃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但每當她干完一天的活,都已經是晚上了。翻開書本,她甚至無法思考,理想也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消亡。蹉跎到12月,她最終錯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
這樣的挫折對她來說并不陌生。小時候,她上學要翻山、過橋。每到汛期,河水上漲,必須由大孩子領著小孩子過橋。五年級時,肖玉本要換到鎮上的學校,為了送弟弟妹妹過橋,她停了學,在家干農活,等著弟弟妹妹一起升學。
山區條件艱苦,父母長期為生計奔波。孩子們從小就習得了責任感這種品質。他們本是灣東村的新的希望,但命運沒有給所有孩子一個好結果。
在去世的人中間,秦曉麗的小妹去年已經畢業,在家備考公務員。地震那天,本是母親負責去掏佛手柑,小妹擔心母親的身體,主動跟父親去了地里。劉強的姐姐已經出嫁,眼見娘家的玉米沒有收,特地趕回來幫忙。還有一個相傳甚廣的故事:一個大二的少年,地震時在家上網課,被倒塌的房屋砸傷,當晚去世。
2022年6月,肖玉和盧艷大學畢業。肖玉本計劃,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公務員。盧艷則要準備教師資格證面試。地震后,父母狀態不穩定,兩人只得待在家里,“你根本就不放心出去工作,很害怕她(母親)哪一天又自己跑回去了。”
肖玉發現,這場地震之后,弟弟會主動承擔起更重更危險的活。12月底,他和劉強找了個零工,到山上幫人扛樹干。
深冬時節,川西的高山上已經下起了雪,路滑危險,但一天能掙到150塊錢。他們要抓緊掙些錢,因為等天氣好起來,就沒有這個價了。
毛成惠“新家”門前的菜園子。 圖/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4】震后的婚禮
好在,掏完佛手柑,日子就清閑了一些。此時,在得妥鎮的過渡安置房里走一圈,常能看到坐在路口閑談的村民。
對于前來搭訕的陌生人,他們也樂意攀談。只不過,最后總是繞不開一句:不知道明年要怎么辦。
迷茫,似乎是村民們的集體狀態。多位村民告訴九派新聞,政府通知里說,出于對地質安全的考量,灣東村近幾年內不會重建。無論是搬進安置房,還是另買地皮建新房,對受災的村民來說,都將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震后,秦曉麗家有大量的土地被損毀,縣里的用工需求也不大,秦曉麗計劃在年后外出打工。但想到母親的身體,她又猶豫起來。
失去至親一個多月后,劉強結婚了。親事是父母早就定下的,原定的婚期在8月,受疫情影響,推到了9月份。父母早早備好了煙酒,最后一個孩子成婚,他們本打算大辦一場。
10月底,肖玉的父母和另外兩個舅舅合計,匆忙幫劉強辦了婚禮。條件有限,劉強只穿著一件藏青色的衛衣,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剛剛經歷了大災,肖玉看得出來,這對新人的臉上并沒有多大的喜悅。
結婚那天,失去至親的劉強在房前屋后擺了十幾桌,一位村民說,除了地震后的救援,灣東已經很久沒有這么熱鬧了。
也是10月份,肖玉一家搬進了一個熟人的房子。新家不算大,兩層的樓房,毛坯。一樓是客廳和廚房,燈光昏暗,只有火爐燒起來時,才能看清人臉。幸好家里人多,閑時,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三言兩語,寒冷的屋子里就有了人氣。
現在,每個人的房間里,都放著一個四格的淡藍色木柜,這是他們從灣東村的老房子里刨出來的。床墊花了一百多元,震后隔壁磨西鎮的民宿老板甩賣舊物,他們便買了回來。后來,妹妹在網上買了梳妝臺,肖玉又淘回一張紅色的木桌,當作姐弟幾人的書桌。
毛成惠前半生都在大山里勤懇勞作,房前屋后種滿蔬菜水果,要吃什么,土地里就能長出什么。到了鎮上,到處是硬邦邦的水泥地,菜和水果要花錢買,她過不慣這種生活。
回不去熟悉的土地上,她便用自己的方式,傾注對土地的依戀。新家二樓的客廳里,落著一堆玉米粒,這是她和兒女從灣東村一點一點背出來的。家里幸存的兩頭豬寄養在了別人家,這堆玉米粒,夠它們吃一個月了。
毛成惠和肖玉國的房間里,六包玉米被編成小串,掛在了墻邊。肖玉說,這是從灣東出來的時候,母親在路上撿的。沒有現成的土地,毛成惠就帶著肖玉,用背簍背回了幾筐新土,在新家門口的空地上,圍上籬笆,種上了豌豆、白蘿卜、青菜和蔥。一家人有了新的菜園子。
2023年1月17日,肖玉發布了一條視頻,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得妥鎮上的災民臨時安置房里,紅色的舞臺上,彝族的姑娘們穿著黑紫色的民族服裝翩躚起舞,安置房的檐下掛起了大紅燈籠,紅旗飄揚。她寫道:希望從2023年以后(開始)大家都跨入一個嶄新年代。
九派新聞記者 陳冬艷 曾憲雯 實習記者 張玉霖 何婷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5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4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3
頭條 23-01-22
頭條 23-01-22
頭條 23-01-22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1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
頭條 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