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出生的王博是三年級的班主任,他跟班里甚至整個學校的孩子都玩得很好,一塊打籃球、踢足球,一塊堆雪人、打雪仗。“但是上課鈴響了,我就會嚴厲一些。”他說,“嚴師和朋友之間隔了一道上課鈴。”
在重慶教初中的鄭宇(化名)曾收集過班上同學對他的評價,結果顯示,90%多的同學喜歡他,“相比于其他老師要幽默風趣一點,從這些方面來喜歡我。”其中也有不到10%的同學認為鄭宇不夠嚴格。
吳樂(化名)正處于實習階段,她在班上實行了小紅花制的獎勵。“如果你下一次能表現更好,我愿意給你一朵小紅花。他們三年級的孩子還是挺吃這一套的。”吳樂說。
(資料圖)
00后老師正逐漸映入大眾眼簾,他們善于玩梗,與學生的距離更親近。在社交平臺上,“拒絕拖堂”“整頓網課”等也成了00后老師的標簽。在適應身份轉變的同時,他們也在學習著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
王博給三個孩子上課。圖|受訪者提供
【1】班里只有三個孩子,人人都是班委
兩排小平房坐落在廣闊而平坦的農田之間,一條水泥路從圍墻外經過,蜿蜒伸向遠方。這便是杏木小學。
杏木小學位于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大孤山鎮,現有16名學生,8位老師。
王博是三年級的班主任,他的班上只有三個孩子,兩個男生一個女生,兩個9歲一個10歲。
2001年,王博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一戶普通農家,因為家門口的小學被撤銷,學生都被集中到鎮上的學校,王博早早開始了住校生活。高考時,他報考了吉林師范大學的免費師范生項目,打算回到農村去,當一名人民教師。
工作之后,他很快發現,其實教三個孩子并不輕松,壓力也沒有減少。作為一名班主任,他負責語文、數學等5個科目,還要做班級管理。“工作量其實不小,要寫教案,我就得寫5科。”王博說,“就算你只教一個孩子,每堂課該怎么上還是得怎么上。”
王博介紹,杏木小學雖然規模不大,但不管是素質教育還是雙減,措施都落實得比較好。除了語數外這些科目,也有體育、美術、信息等課程。平時也會開展讀書分享會、籃球比賽、跳繩比賽,他還和同學們一起動手做過自制水火箭。
王博的社交平臺名字叫作“00后班主任”,他在個人簡介處寫著三句話:2001年的東北鄉村教師、三個孩子的班主任、孩子們的童年記錄員。很多人看了視頻,會說王博的班級是“事比人多”,“其實就是這樣,因為我了解的多,會發現三個孩子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什么樣的事兒。”王博說。
他對三個孩子特別熟悉,李昕桐是小女孩,懂事一些。張旭是小男孩,成熟一些、樂觀一些。肖劍軒是一個特別有想法的孩子,但是他不太喜歡跟大家展示,需要一點點跟他溝通、引導。直到寒假前的最后一次線上班會,王博還苦口婆心勸其中一名男生不要去河邊,因為他了解到之前那個孩子就因為貪玩掉進過河里。
三個孩子一起堆雪人。圖|受訪者提供
作為一名00后教師,王博也在追求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在王博心里,三個孩子都是自己的VIP,他會根據他們的學習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補齊短板,讓大家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在聽寫的時候,他也會讓孩子們都把書收起來,去窗臺上寫。“不是為了防止他們作弊,我這樣是為了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壓迫感,找到認真的狀態,我希望我們班啥都是永爭第一,不能說就我們仨人反正咋考我都是前三,這樣是不行的。”
為了讓三個孩子有班集體的意識,王博還讓他們每人擔任兩個職務,相互管理,形成一個完整的班集體。王博告訴九派新聞,自己所帶的班可以說是最不像班的班,因為孩子太少了。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他們上初中、高中,回到現代課堂以前,有一個良好的鋪墊。“我就想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班級管理里。有班委之后,我們班也會更像一個班,他們也能更好地融到他們以后的班級。”王博說。
【2】不能指望初中的孩子自律,一定要嚴管
在參加2022年夏天的公招考試之前,鄭宇已經上了將近一千節的課程。大四這一年,他回到初中的母校實習,之后又前往另一所中學,做了頂崗老師。鄭宇當時任教了四個班級,他回憶那段時間:每天晚上7點多吃完晚飯,往沙發一坐就會睡著,睡接近一個小時就會醒來繼續忙碌,基本都是凌晨一兩點睡覺,早上6點多又要起床開始充滿壓力的一天。
公招考試那天,站在講臺上,鄭宇抽到了自己準備過五遍的課。最終,他如愿上岸,在曾經頂崗的學校,擔任七年級班主任。
鄭宇給學生上課。圖|受訪者提供
成為初中生的班主任,讓鄭宇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認識。“好像自己才剛從初中那個階段過來,但現在的孩子明顯感覺跟我們那時候不一樣了。”鄭宇說。
鄭宇的班上有60個孩子,一段時間相處后,他感覺現在的學生明顯比他上初中時更“擺爛”:一些科目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能有一半甚至還要多,有些學生完全抱著混日子的心態待在學校。每一天,鄭宇都要利用各種零碎的時間,去和學生、家長們針對性地溝通交流,想辦法改變。
他也有想過一些學生“擺爛”的原因。“隨著時代進步,學生們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他們會被網上的成年人或者說那些網紅的三觀影響,變得早熟。反而就沒有我們那時候更單純了。”
這種早熟,在鄭宇看來并非成熟。他告訴九派新聞,有一些學生喜歡把自己搞得特立獨行,想去彰顯自己的個性。而在讀書練字方面,卻很少有人能沉下心去,安安靜靜地做這件事。
作為00后老師,鄭宇也明白自己的優勢,可以和學生與時俱進,學生之間經常用網絡熱梗聊天,這些他都能理解。“90%多的東西,不管是玩梗,還是說他們的一些小秘密,反正都是我一聽就能理解到的,從這方面來說,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是比較少的。”
在大四實習時,身邊有經驗的老師告訴鄭宇和孩子之間要有明確的分界線,當時的鄭宇經驗不足,沒有很好分開,造成了部分學生對他算不上很尊重。今年正式入職,又當了班主任,鄭宇和學生的關系做到了“有度”,“私下里學生非常愿意和我交流,我就像個大哥哥一樣,他們愿意把心事告訴我。在課堂上我是老師,就很尊敬我。”
這學期上了網課,鄭宇對學生們管得更嚴了。在線下的時候,有同學不交作業,鄭宇會讓他們簽保證書,白紙黑字,按紅手印,如果再不交就回家休息三天。網課之后,開始有孩子借著發燒的名義不交作業。鄭宇催促以后,不交作業的同學只剩下了一兩個。“監督的效果是很明顯的,沒有辦法,你不能夠給予初中的孩子自律的一個期望,80%的孩子不可能自律,所以說一定要嚴管。”
【3】第一堂課很尷尬,希望自己堅持下來
吳樂是重慶文理學院的大四學生,目前在當地的一所小學實習,教三年級語文。
到學校第一天,臨時被指導老師叫去上課,她有些慌了神。在大學時,如果要上一堂課,需要寫教案,提前準備個三四天,最后才登臺上課。簡單構思之后,吳樂鼓足勇氣,站在了講臺上。“對00后來說,可以用尷尬來形容。”吳樂說。但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那節課同學們很積極,配合度也很高。
從學生變成了老師,吳樂在一點點適應這種轉變。她發現多年的學生身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讓自己習得了一些事情。“比如監考。其實從來沒有老師會教你監考,但是讀了這么多年書,你被監考了,你去監考的時候,什么招數都會用。”吳樂會讓小朋友們把書放在地上,把抽屜騰空,背對著坐。還會說幾句“威脅”的話:不能看別人的,你再看別人的,就把你怎么樣。吳樂也發現,班上的孩子即使才三年級,很多網絡上的熱梗、熱門話題他們都知道,也很會玩。
以前,在吳樂心里,老師只是一個穩定的職業。真正上崗過后,她才知道老師行程都安排得很緊張。老師需要處理的事情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事情,還有很多學生心理上,甚至是家庭上的問題,平時也有很多的材料需要去完善和填寫。“長時間坐著和站著的狀態,可能都會有點職業病。”實習一個月,吳樂就感覺自己的肩頸很不舒服。
吳樂告訴九派新聞,自己選擇教師這條路,是因為從小就很想當老師。從小學、初中、高中,不管哪一個階段,語文老師都是她崇拜的對象。雖然目前還在城市里實習,但吳樂畢業后被分配的學校是在農村,“既然選了還是有心理準備。希望自己將來真正走上教師崗位時,能成為一個既被學生喜歡,也能教會他們知識的老師。”吳樂說。
九派新聞記者 武菲菲 實習記者 湛澤梅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3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
頭條 23-01-12